国产亚洲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软件,97国产一区,亚洲成av人影院,波多野结衣毛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痴汉,一区二区三国产,亚欧精品在线,好吊色国产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重點領域>社會公益事業>教育體育>職業教育

靖安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發展規劃報告

訪問量:

一、靖安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職業學校基本情況

我縣目前只有一所全日制公辦職業學校——靖安縣職業中學,該校位于縣城西南后港西路140號該校校園占地面積66889平方米,建筑面積16491平方米。目前,有教學樓兩棟,培訓樓、實訓樓、學生食堂各一棟,學生公寓棟。校園布局合理,教學設施齊全,能為師生提供一個功能齊全的求知識、學技能的良好環境。

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級,在冊學生1621人,共設有幼兒保育護理、旅游服務與管理、運動訓練(足球方向)、計算機運用(電子商務方向)、熱金屬加工(硬質合金方向)、美妝設計藝術、醫療器械維修與營銷專業。教職工55人,專任教師5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52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6.3%。高級教師22人,一級教師6人;專業課教師30人,雙師型教師19人;省骨干教師1人,市骨干教師1人,縣級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教學能手6人。2015年12月被評為江西省達標中職學校,2016年10月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宜春市職業教育綜合先進單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西省教育系統‘創新發展年’活動先進單位”,“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二)職業教育辦學特點

我縣職業教育針對縣域經濟特點和市場需求,走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相結合的路子,主要采取了“教—研—產”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

一是“校企一體”。創辦了靖安縣三爪侖青年旅行社、靖安職中汽修廠等經濟實體。二是“校企對接”。先后與靖安縣博物館、江西德銘納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湖南大漢集團、廣州白云機場逸臣集團公司、廣州國有銀行京北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軌道交通集團公司、國務院國資委央企深圳華僑城集團、美的集團、深圳天瓏移動技術公司、廣州各大幼兒園等縣內外20多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無縫對接。每年就業學生200余人,專業對口就業安置率達到了99三是“校校合作”。先后與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合作,設立運動訓練專業;與江西旅游商貿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形成“3+2”的教育模式;利用宜春廣播電視大學靖安分校,滿足學生繼續攻讀大專和本科教育的需求,提高學生就業起點。四是服務社會。緊盯人才市場,圍繞市場需求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與20余家縣域內外的企業建立了用工聯系,每年就業學生200余人,專業對口就業安置率達到了99,就業安置工作社會滿意率較高。承擔部分行政部門成人培訓工作任務。每年按計劃開展“創業者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雨露計劃”等多層次的培訓。同時學校充分利用護理專業的實訓師資等優勢資源,面向社會承接培訓教育工作。做好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鄉鎮村組、企業生命緊急救護培訓工作。

、學校五年發展規劃(2020-2024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職業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著眼國家發展戰略布局和戰略行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提升職業技能素質、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重點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二)總體目標

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市場人才需求和學生充分就業為導向,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核心,提升服務能力為目的,努力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運行機制和教育規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銜接的終身教育體系,架起人才培養的“立交橋”。把學校辦成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現代化、開放式綜合型的教育和培訓機構,將學校建設成高水平現代化示范性中等專業學校,逐漸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職業學校。

(三)具體目標

1.逐步擴大辦學規模

以建設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為目標,立足靖安縣,輻射周邊,面向全省,擴大招生規模,穩步增加在校學生人數,2024年實現在校生人數1500人以上,年培訓規模達600人次以上的目標。

2.改善辦學條件

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專項經費和地方配套資金,擴大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和實訓設備、裝備建設。營造“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良好氛圍,將學校建成生態化、數字化的現代化中等專業學校。

建設完成二號教學樓并投入使用;完成學校現代化、信息化水平建設;加強校園文化與環境建設。

3.強化專業發展

專業設置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按照“做強主體專業、拓展新興專業、改造傳統專業”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強”的要求加強專業建設。以學前教育專業、護理專業、運動訓練專業、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方向)為主體專業,強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護理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成為生產經營型理實一體化實訓場所。

4.加強師資建設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以“雙師型”為主體、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完善主管部門培訓、企業頂崗培訓、校本培訓三大體系。

專任專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100%,高級職稱60%以上,獲得有關行業執業資格證書50%以上;

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20%-30%,均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30%以上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或高級技術職稱。外聘教師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

成立2-3個由骨干教師或行業企業專家領銜的名師(專家)工作室,培育一批優秀教師。

5.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優化管理機制。形成教學內容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的教學管理機制,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與職業教育辦學規律相符的學生管理機制,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教師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機制以及可靠的學生安全工作機制。

6.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產教合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的綜合實力,對口就業率達85%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的稱職率達90%以上。

推進課程體系建設。以品牌專業為龍頭,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開發校本教材3本,建成“標準化、共享型”的專業教學資源庫。

(四)主要措施

1.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堅持領導班子、中層管理干部學習制度和政治理論教育,提高學校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特別是在管理和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經驗等方面達到新的高度。明確中等職業教育的方向和任務,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干部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堅持從教學一線選拔、培養年輕干部,把那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任勞任怨、工作有成效的同志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來,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本著加大培養、適度引進的原則,努力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能力強,有影響力的師資隊伍。學校秉承“崇德、好學、精技、強身”的校訓,以人為本,不斷深化內涵管理,規范管理制度,實施全員聘任制,績效分配制度,教代會參與評價監督機制和領導干部述職制度。

落實教育廳關于中職專業課教師國培、省培計劃。每年送一批教師到高校或企業去學習;舉辦各種類型的校本培訓班,請專家、教授、名人到學校進行各類講座,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讓校企合作基地成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成為專業兼職教師的聘任源地。鼓勵教師到企業學習新技術,提高業務水平;鼓勵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在職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

繼續做好名師、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工作,加強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通過優秀的教學團隊帶動專業設置。完善教師的考核評估制度;繼續完善和實施《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建立教師的成長梯隊,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完善學校青藍工程。

3.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探索先進的學校管理制度,完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代會的職能;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職工崗位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實行競爭上崗;增強激勵機制,完善考評和獎勵制度,貫徹“優質優酬”的原則,獎勵政策向教育教學一線、向科研工作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認真落實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升學校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深度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決策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務決策、服務教學和服務社會的中職教育數字化公共信息資源服務體系,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管理現代化。

4.關注學生人格培養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新載體,改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素養為核心,深入開展以誠信、敬業、人生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突出行為規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發揮專業教學和實訓實習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推行德育導師制。構建學校、家庭、社區和企業四位一體、共同參與的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網絡。加強職業生涯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在保證中職畢業生高就業率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促進中國傳統美德和現代工業文化相結合,職業素養與企業管理文化相結合,實現現代工業文明進校園,先進企業文化進課堂,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

5.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繼續貫徹“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就業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改思想,根據新形勢職業崗位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對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材進行改革。完善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完整課程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教學資源庫建設,重點促成各專業核心課程成為省、市精品課程;普遍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主題教學和崗位教學等教學模式,專業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體現教學做合一,實現知行統一。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手段靈活,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推進“教-研-產”的辦學模式,增強職業學校的辦學活力,促進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充分利用企業的場地、設備、人員、技術、信息等資源進行實踐實習教學,結合學校和企業的雙重標準管理學生,加強師生的專業實操技術水平;鼓勵教師努力開發出能夠反映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具有職業教育特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實用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校本教材。

6.加強辦學條件建設

2019年,靖安縣人民政府將靖安縣職業中學擴建項目列入靖安縣政府專項債劵項目,高標準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擬在2019至2023年分三期投入資金8500萬元,一期新建學生第二公寓、第二教學樓,二期新建實訓樓、綜合樓、實驗樓,三期新建圖書館及教師周轉房、第三、第四學生公寓及第一教學樓、培訓樓的翻新及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其中,2018年,學校新增校園面積106畝;籌措資金300余萬元,一期建設項目學生第二公寓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學校第二教學樓已建成使用;投資2300余萬元的實訓綜合樓及學生第三第四公寓已開工建設;新增教師編制14個,使學校教師編制數達到60個,增強學校師資力量;爭取縣財政經費300余萬元用于開設護理專業建設資金,改善學校辦學件。

2020年至2024年不斷完善校園安全防護系統。對校園出入口、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宿舍區、校園圍墻等場所設置視頻監控點以及防入侵及應急報警系統,在綜合樓設監控中心,在宿舍區、教學區設分控中心。

2020年至2024年,不斷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融入靖安縣教育城域網建設,一是完成功能完善的含網絡通訊系統、信息服務系統、教育管理系統為一體的信息化通用校園教育平臺建設。二是逐步完成資源數字化建設,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反饋練習、課后輔導,學生個別化學習,在線考試等教學環節包容進來,形成大容量、開放式學習環境。

7.統籌社會培訓資源

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繼續開展各類社會培訓,縣勞動人事局、農業局、殘聯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和長期合作,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電子商務培訓、暑期中小學教師培訓、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等各類培訓,一方面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努力,另一方面展現職業教育的風采。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為保證在靖安縣職業中學的基礎上設置靖安縣中等專業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對設立工作的組織領導,使設立普通中專工作有序進行,確保設立目標的實現,學校將強化設立工作的組織保障。一是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設立普通中專領導小組。二是由主管理部門靖安縣教體局成立指導領導小組。三是成立普通中專建設辦公室。四是在學校有關部門成立工作小組。

(二)機制與體制保障

1、建立產教深度融合,共育技能人才機制。充分利用企業優勢,主動融入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充分共享企業資源,切實實現校企互利多贏,為“雙師型”教師和專兼職專業教師教學團隊建設搭建平臺。

2、建立以企業專家為主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搭建企業專家與普通中專各方面建設的平臺,確保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3、創新教師培養機制,完善兼職教師動態管理制度,建設由高水平、具有高級職業資格的技師資格、“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的優秀專業教學團隊。

4、制定量化考核辦法和細則,實行目標管理,明晰項目建設相關部門的責任、權限和任務,獎懲兌現,確保設立普通中專各項任務的順利實施。

(三)制度保障

加強制度建設,制訂《靖安縣中等專業學校辦學章程》及各項配套制度,使學校建設工作更科學、更規范。

 

 

                           2021年9月15日


附件: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返回頂部關閉本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五大连池市| 饶阳县| 清水县| 新乡县| 津市市| 二手房| 易门县| 金塔县| 德安县| 犍为县| 八宿县| 桃园县| 锦州市| 满城县| 曲阜市| 航空| 抚远县| 湘潭市| 收藏| 万全县| 辛集市| 彰武县| 普兰店市| 罗田县| 米脂县| 海安县| 额敏县| 承德县| 屯昌县| 伊宁市| 西安市| 柞水县| 五寨县| 荣成市| 井研县| 灌南县| 汝城县| 祁门县| 大连市| 大港区| 荣昌县| 青川县| 项城市| 深圳市| 万州区| 新乡县| 固安县| 莆田市| 都江堰市| 维西| 垫江县| 青海省| 云和县| 浦江县| 德庆县| 景德镇市| 甘肃省| 西吉县| 天祝| 周宁县| 阳高县| 大埔区| 成都市| 营口市| 利川市| 逊克县| 普格县| 阿克陶县| 绥滨县| 德保县| 宁武县| 威宁| 丹江口市| 乐东| 康马县| 普兰店市| 菏泽市| 天长市| 绥芬河市| 庄浪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