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解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迎檢設施設備采購費用項目績效評價情況
l 概述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為加快推進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提升靖安縣義務教育基礎設施水平和教育教學環境,靖安縣立項實施解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迎檢設施設備采購費用項目。本項目資金投入預算845.98萬元,實際支出845.98萬元,預算執行率為100%。
l 評價結論
本次評價在項目資料整理、數據分析、現場調研以及分析評價基礎上,依據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分,2023年度靖安縣解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迎檢設施設備采購費用項目綜合評價分數為82.33分,評級為“良”。各項指標評分情況見下表:
績效評分匯總表
|
指標 |
決策指標 |
過程指標 |
產出指標 |
效益指標 |
合計 |
|
分值 |
20 |
20 |
30 |
30 |
100 |
|
得分 |
12 |
17.33 |
28 |
25 |
82.33 |
l 存在的問題
本項目實施仍存在如下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1.績效目標指標設置合理性不足,績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績效目標正常業績水平呈現不足,績效目標未對項目的產出和效益等進行概況性描述,僅將其概括為“安排城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改造學校校園文化氛圍”等內容,項目產出和效益描述過于籠統,不夠明確。二是績效指標設置不夠準確,如將成本指標設置為“下達資金額度”“安排優質均衡發展迎檢設備經費采購”,績效指標設置準確性有待加強。三是績效指標設置不夠細化,僅將項目目標任務數設置為“校園文化改造事項=247條”,未細化分解為具體的績效指標,績效指標明確性不足;四是績效指標量化程度不夠,如將社會效益中的“營造學校文化氛圍”“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效果”“改善辦學條件”指標值設置為“有效”“有效提高”“明顯改善”,完成標準不夠明確清晰,可衡量性不足。
2.項目采購計劃未進行編制,采購預算科學性有待加強
一是項目采購計劃缺失。縣教體局未制定靖安縣解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迎檢設施設備采購費用項目采購計劃。二是項目預算額度測算依據不夠充分。縣教體局并未事先完成項目的預算編制工作,而是在資金使用完畢之后再對預算額度測算進行補充,項目采購預算的制定流程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3.項目資金使用與預算批復不符,實施管理規范性有待增強
2023年度,縣財政局共安排845.98萬元給縣教體局,用于解決靖安一小、靖安三中功能教室系列設備配備以及城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項目。但根據《教育專項資金安排明細表》,縣教體局實際將845.98萬元預算資金分配至靖安一小、靖安三中、清華小學功能教室系列設備配備以及城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即縣教體局對預算資金使用用途進行調整,但未履行相應項目調整及支出調整手續,資金使用未完全與項目預算批復相吻合。
4.部分文化建設內容停留于設施建設層面,未真正落實到文化育人層面
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價值觀、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但經評價小組調查,靖安縣校園部分文化建設工作停留在設施建設及空間裝飾層面,未能充分挖掘其深層教育意義。如城南小學校園內建設的“文化空間2”和“道德空間2”等區域,雖然已經建成,卻缺乏相應的書籍或其他教育資源配備;另外還有一些空間雖擺放了書籍,但是仍舊更多地側重于物質環境的營造和空間裝飾的建設,而未充分注重通過文化設施、資源來實際推動學生品德修養與文化素養提升的作用。
5.學校食堂尚未投入使用,校舍資源利用率有待提升
經評價小組現場調研了解到,一方面,現階段靖安縣城南小學的食堂尚未投入使用,校舍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靖安縣城南小學不具備寄宿條件,在讀學生上下學普遍以走讀方式為主,學生在校用餐需求可能并不突出,食堂餐飲服務功能可能無法有效發揮。
l 建議和改進舉措
針對上述問題,評價小組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項目績效目標填報,設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
一是合理設置績效目標,按照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和預算資金安排情況,能夠充分體現行業特征、全面、量化及可考核的預期效益目標;二是準確設置績效指標,充分理解各項二級指標內涵,設置與部門年度工作任務數相對應的、能夠滿足二級指標特性的、體現項目工作內容的及精簡提煉的三級指標。
2.加強對政府采購計劃重視程度,提高采購預算科學性
一是加強對政府采購計劃重視程度。政府采購計劃是政府采購實施的必要前提條件。預算單位應根據《江西省政府采購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在4月30日前,根據集中采購目錄和限額標準,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并報主管預算單位批準,保證后續采購按照計劃的內容執行,增強計劃對年度采購任務的指導力。二是明確預算額度測算依據。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是部門預算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用財政性資金實施政府采購的基礎,預算單位應當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確保部門預算編報的準確性、規范性和合理性,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3.科學合理編制預算,強化組織實施管理規范性
一方面,預算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預算執行管理的剛性約束。部門預算一經批復,預算單位必須嚴格遵照執行,按預算安排規定的項目和用途使用預算資金,不能突破支出預算,并要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嚴格履行變更手續。年度預算批復后,部門一般不作調整,確實需要調整的,應當嚴格按程序報批。
4.錨定文化育人根本落腳點,實現校園文化建設從完成“指標”落實到“效果”
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價值觀、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效果應當反映在育人質量上。同時,校園文化包括三個層次,即物質文化層次、制度文化層次和精神文化層次。其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處于表層,精神文化處于核心。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文化建設缺少了精神底蘊的支持,會削弱了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功能。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從完成“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的指標落實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上,通過深入到內核層面、精神層面,把已經沉淀在學校中的情感因素、行為規范和價值導向挖掘出來,凝練成學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固化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真正發揮學校環境建設的育人功能,避免校園文化建設“空心化”。
5.充分進行事前需求評估,實現資源合理有效配置
一是進行事前需求評估,學校在進行校舍建設和改造前,應當進行全面的需求評估,確保每一項設施的建設都符合學校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需求。二是加強管理與維護,通過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明確食堂及其他閑置空間的使用規則,確保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同時定期檢查和維護這些空間,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狀態,避免因疏于管理而導致的進一步浪費。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