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靖安縣始終堅保護優先、科學管理理念,以自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核心任務,積極探索自然保護區“局地”聯合保護+數字化智能監管模式,為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管理、動態監測和科學決策提供了精準依據,全面提升自然保護區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聯保聯治,守牢生態理念“橋頭堡”。
成立了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充分發揮委員會“信息共享、防控合作、整治合力” 的作用,常態化開展聯合檢查、聯合執法、聯合宣傳,成立自然保護區聯合執法培訓基地,不定期開展執法培訓和聯合巡查。九嶺山保護區管理局與縣法院聯合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司法實踐創新基地”,實現了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深度融合與無縫對接。建立起自然保護區與執法部門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聯合辦案的“局地” 聯合保護與執法工作機制。對違法違規問題堅持做到“零容忍”。2023年辦理的“靖安縣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在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違規修路案”列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第九批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典型案例。
二是優化智防智控,織密生態監管“前沿哨”。
積極整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以及地面物聯網設備等前沿技術,全力打造的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空天地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不斷優化由野外視頻監控、防火微波監控和紅外相機監控共同構成的監控網絡。同步建設了水文氣象、負氧離子、坡面徑流、樣地樣線等科研監測設施,在保護區的主要區域,精心設置了7個防火微波監控塔,以網格化方式布局了 120 余臺紅外攝像機,在主要進區路口安裝了 77 個監控攝像頭,成功構建起視頻指揮中心-保護管理站分控中心-干部移動視頻終端三級聯動的智能化監控網絡。實現了對保護區資源的全方位、實時監測。在潦河大鯢保護區配置了無人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等設備用于野外巡查管護工作。在重點區域布置野生動物資源監測攝像頭,設置小型氣象站和負氧離子監測系統設備,實時監測保護區內的溫度、風向、風速以及負氧離子等數據。
三是強化共管共治,打贏生態保護“主戰場”。
構建了管理局-保護管理站-資源保護檢查站組成的三級管理體系,明確且清晰地劃定4個保護管理站的管護范圍,制定 15 條科學合理的巡護路線,確保巡查管護工作實現全覆蓋。制定了《標準化管理細則》《資源保護工作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各崗位工作職責,層層壓實管護責任。制定并下發《關于規范進入九嶺山保護區開展有關活動審批事項的通知》,建立詳細的監管檔案。深入推進“綠盾”專項行動問題整改落實工作,每年定期組織開展“雷霆九嶺”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整治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問題,先后完成了虎嘯峽森林小火車違法違規項目的拆除整改和3個小水電的清理整改,全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