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作為江西農村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縣之一,在江西省率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通過精品實施、連片推進,靖安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農村污水治理示范作用逐步顯現。
增效降本 分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要順利推進,資金是保障。靖安縣先后統籌特色小鎮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資金1.5億元,爭取中央及省級環保專項資金1300萬元,協調銀行低息長期貸款1.97億元,大力實施全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項目。截至目前,共建成并運行鎮村生活污水處理站195座,建設配套管網300余千米,覆蓋全縣11個鄉鎮集鎮及76個所有行政村。靖安選擇了投資小、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污水處理工藝,管網選擇合適管徑管材、合理的埋深,盡量采用重力自排方式,嚴格控制污水處理設施噸水造價及戶均建設投資。該縣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資金以1萬元/年·座列入財政預算,由縣、鄉財政根據運維數量共同承擔。同時,針對不同地域的不同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將周邊鄉鎮污水納入縣城污水集中處理,引導地域相近鄉鎮共建共享污水處理設施,推動鄉鎮污水管網逐步向周邊村莊延伸,對管網建設難度大、成本高的采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確保資源投入有效果、不浪費。根據人口規模、水環境容量、旅游短期沖擊負荷等情況,科學選定污水分類處理工藝、設施,主要推廣投資小、運行省、效果好的微生態濾床處理工藝,確保設施配置匹配高、適應好。常住人口及旅游人口150人以上涉及旅游、示范、重點、河流沿線的自然村組實現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謀篇布局 全力保障群眾環境權益
如何通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成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成為了工作的關鍵點。注重農村生活污水尾水資源化利用,因地、因需、應時提供資源化利用靖安模式,資源化利用包括濕地植被利用,尾水農田灌溉、園林綠化、果園菜地利用等多種模式,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結合城市規劃、特色小鎮建設、美麗宜居創建等,聯同廁所革命、黑臭水體治理等工作,通盤考慮鄉村整體規劃及周邊水體綜合治理情況,實現村容村貌整體化提升。靖安縣已分類完成11個鄉鎮、76個行政村的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做到了全覆蓋。鎮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面貌展現新顏值,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民宿發展,為鄉村發展帶來經濟、文化效益,讓很多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靖安縣共發展鄉宿750多家,設立床位2.6萬張,帶動群眾就業1.5萬人。
以智謀治,積極探索“廠網結合”運維管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運維管護是重點,規范化建設、長效化管理是“靖安模式”的運營法寶。成立了靖安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中心,搭建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公開招投標,將設施運維工程發包至專業隊伍,落實運維責任。靖安縣運維中心配備了標準化的化驗室、運維車輛、移動檢測設備等,可對COD、氨氮、總磷等30余項指標進行檢測分析。通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智慧監管平臺,工作人員日常將采用手機移動終端管理,一個人可以管理30個站點,形成終端站點、運維人員、監控中心及監管單位的綜合管理網絡,繪制全域農污治理管線布局“一張網”、全縣農污治理設施運營狀態“一張圖”、全縣農污治理成效“一張表”。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