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15時,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元旦期間健康提示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元旦假期將至,人員流動增多,探親訪友、旅游出行、聚會聚餐等增加,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加大。要加強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及時掌握不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譜變化,動態發布健康風險提示。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要加大醫療資源統籌,充實門急診、兒科、呼吸、重癥等醫療力量,加強醫療機構常用藥品、檢測試劑、醫療設備、收治床位等準備。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保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要嚴格值班值守,配齊配強力量,加強對低溫雨雪冰凍等極端災害天氣的醫療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氣溫變化大,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防寒保暖、規律作息,出現不適及時就醫,防范寒冷天氣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學校、養老、托幼、社會福利機構等重點場所,以及空間密閉場所,要做好人員健康監測、個人防護、通風消毒和出入管理等。
要進一步做好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管理,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出現風險早識別早干預。節日期間,要繼續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勞逸結合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中疾控:
JN.1變異株可能逐步發展成為國內流行株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彭質斌表示,近期,JN.1變異株在全球范圍內快速上升,已經成為主要流行株,部分國家疫情上升的幅度比較大。當前我國新冠的形勢處于低水平流行,JN.1變異株占比也比較低,但也呈上升趨勢,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為國內流行株。
JN.1變異株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從近期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有的證據評估認為,JN.1變異株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增強的,但是沒有證據提示它的致病性增強。而且既往感染和接種XBB疫苗對其是有免疫保護的交叉作用,預判其帶來的公共衛生風險較低。
彭質斌表示,元旦春節假期臨近,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將大幅上升,預計我國的新冠疫情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在春運期間,新冠疫情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可能會上升,特別是會增加老年人、有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可能對救治能力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系統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周密安排,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下一步,中國疾控中心也會持續關注國外疫情形勢和流行株的變化情況,進行及時的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
多種呼吸道疾病病原體并存的狀態
預計持續多久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彭質斌表示,入冬以來,我國呼吸道疾病呈現多種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態勢。當前,從監測結果來看,呼吸道疾病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多數省份已經到達了流感的流行高峰,隨之就會出現逐步下降的趨勢。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等病原體活動呈現低水平波動狀態,新冠疫情當前也處于低水平流行。
彭質斌介紹,傳染病的流行主要有三個條件,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等病原體,可以經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侵入到其他易感人群,從而導致誘發急性呼吸道疾病。冬季氣候寒冷,門窗大多數情況下是關閉的,空氣流動性也比較差,人們多數在室內工作和生活,活動范圍比較集中,接觸比較密切,一旦有傳染源很容易造成病原體傳播。寒冷的季節,呼吸道防御能力也有所下降,這也是造成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兒童等人群,因為免疫力較低,也是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的人群。
低溫會誘發心腦血管病發生
高風險人群寒潮期間加強防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卒中中心主任醫師吉訓明介紹:溫度驟變會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或導致病情加重。在寒冷天氣下,低溫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增高,這些會誘發冠狀動脈缺血,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通常表現為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
同時,低溫也會誘發腦血管病的發生,包括血壓增高,腦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和血管收縮、血黏度增加、腦血管閉塞造成的腦梗死,表現為突發面癱、言語不清、一側肢體無力、頭痛、頭暈、行走不穩等癥狀。
這些心腦血管疾病之間聯系緊密,都與血管的收縮、血容量改變、血壓波動等生理反應有關。例如,心肌梗死和腦梗死都是由于血管阻塞導致局部組織缺血性壞死引起的疾病。
因此,在寒潮期間,老年人、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腦卒中高風險人群需加強防護,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和在寒冷天氣中長時間停留。一旦發現上述心腦血管疾病癥狀時,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到醫院就診。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