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踏訪靖安縣寶峰鎮華坊菌菇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碼放如綠色方陣,身著藍色工裝的工人穿梭其間,指尖翻飛間將飽滿鮮嫩的香菇采收入筐,濃郁的菌香混合著泥土芬芳撲面而來。近年來,寶峰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紅色引擎”,將產業發展的“經濟賬”與文明建設的“民生賬”同步算、一體抓,通過產業賦能強根基、志愿服務暖民心、全民共建聚合力,讓文明之花在田間地頭吐露芬芳,在村落庭院綻放異彩。
產業“底色”:菌菇鏈條激活文明動能
寶峰鎮坐擁靖安生態寶庫,將食用菌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按下產業文明與經濟發展的“同頻鍵”。目前,該鎮江西三爪侖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深正通公司成功躋身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名錄,“三爪侖”牌有機香菇、“深正通”富硒雞蛋憑借過硬品質斬獲“圳品”認證,這些帶著寶峰印記的優質農產品,搭乘冷鏈物流快車俏銷大灣區餐桌,成為當地響當當的“生態名片”。
產業發展中,寶峰鎮創新搭建“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利益聯結平臺,將過去“各自為戰”的零散種植戶擰成“發展一股繩”。華坊菌菇種植基地如同“產業航母”,已帶動200余戶農戶“登船出海”,林下種植畝均利潤突破5萬元。今年,該鎮錨定“3312”發展目標——300畝種植面積、300萬棒菌棒鋪設、1200萬斤年產量,讓菌菇產業成為文明致富的“主引擎”。產業旺了,村民的腰包鼓了,勤勞致富、科學種植、協作共贏的文明理念也如春雨般浸潤人心,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
服務“暖色”:志愿紅橋連通民心民意
“多虧了這群‘紅馬甲’,不然華坊菌菇基地這 1 萬根菌棒真要耽誤下棚時間!” 基地負責人緊緊拉著志愿者的手,語氣里滿是感激。初秋清晨,滿載菌棒的貨車剛停在基地門口,可基地臨時缺人手,看著成箱堆疊的菌棒,負責人急得直跺腳。寶峰鎮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天就組織 25 名志愿者趕來支援,組成 “黨群同心?助農突擊隊”。車廂邊接力傳遞,成捆的菌棒被穩穩遞下貨車;菌棚前分工協作,菌棒按生長需求整齊碼放到位。忙碌中,志愿者們的紅馬甲被汗水浸透,卻用高效協作幫基地解了燃眉之急,負責人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這暖心一幕,是寶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生動剪影。今年以來,該鎮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落腳點,構建“黨組織牽頭搭臺、群團組織協同補位、黨員干部帶頭沖鋒”的志愿服務體系,累計開展助農幫收、庭院整治、孤寡老人關愛等志愿服務15場次,200余名群眾在貼心服務中感受到文明溫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化身“群眾暖心驛站”,志愿者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化解民憂,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如春風化雨,在寶峰鎮的沃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共建“亮色”:全民參與共繪文明圖景
為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起來、“實”起來,寶峰鎮正探索“菌菇科普+文明實踐”融合發展新路徑,計劃打造集技術培訓、文明宣講、成果展示于一體的融合基地。屆時,群眾既能在菌菇大棚里學技術、長本領,也能在文明課堂上悟思想、提素養。同時,該鎮持續推動志愿服務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建立群眾需求清單、服務資源清單、項目對接清單,讓志愿服務精準“滴”到群眾心坎上。
如今的寶峰鎮,產業興旺的畫卷里躍動著文明活力,志愿服務的暖流中傳遞著民生溫度,全民共建的熱潮里凝聚著發展合力。“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耕新時代文明實踐沃土,讓文明實踐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與民生需求同頻合拍。”寶峰鎮負責同志表示,將以更實舉措、更暖服務擦亮文明底色,讓文明新風如陣陣清風,吹拂鄉村每個角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與奮進力量。
(寶峰鎮:侯少波)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