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靖安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創新實施“四融一共”發展路徑,緊緊圍繞“文旅美縣、生態名縣”核心目標,持續提升鄉村宜居宜業宜游品質,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一是生態筑基,把牢綠色發展“方向盤”。致力建設“生態名縣”,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地。該縣境內擁有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和“中國娃娃魚之鄉”金字招牌,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和美鄉村建設始終。積極打造了城鄉融合雷公尖鄉長坪村(鯢村文創園),長坪村舒家“鯢村”的成功實踐,為生態敏感區域探索鄉村振興路徑提供了可借鑒的“靖安經驗”。以白茶、富硒食用菌、特種水產養殖三大“土特產”為核心,通過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實現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雙贏。僅白茶產業就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3-5萬元,輻射帶動6364戶農戶、15198人增收,人均年增收達2000余元。
二是文旅賦能,激活生態價值“轉化器”。建設“文旅美縣”,打造都市旅游度假首選地。以“經營鄉村”先進理念為引領,將“白云深處靖安人家”的地域品牌和“有一種生活叫靖安”的品質定位嵌入農文旅融合發展體系。大力實施“十百千萬”休閑鄉宿培育工程,全縣現有休閑鄉宿883家,這些風格各異、浸潤鄉愁的民宿,既是游客體驗“靖安生活”的窗口,更成為引爆全域旅游消費的關鍵節點。僅中源鄉就有3000余人投持續提升鄉村宜居宜業宜游品質,全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縣域實踐樣板。身鄉宿相關產業,全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休閑鄉宿綜合收入達2.1億元。鄉宿效應強勁,讓游客深度感受靖安的鄉村氣息與文化魅力。著力突破旅游季節性瓶頸,高山滑雪場點燃冬季激情,九嶺瀑布群帶來夏日清涼,初步形成四季皆旺的旅游格局;冰雪“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一間鄉宿激活一條產業鏈,一片茶園托起一個響亮品牌,一處冰雪點熱一方經濟,文旅之美在靖安鄉村璀璨綻放。
三是系統推進,織密鄉村建設“協同網”。以“四融一共”為基本路徑,系統推進鄉村建設。近兩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億余元,將三爪侖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與鄉村建設緊密結合,促進景區與周邊鄉村在風貌協調、功能互補、利益共享方面取得實效,整體提升鄉村宜居宜游品質。從局部示范到全域推進,從單一維度村莊整治到“四融一共”多維結合。有效搭建生態資源轉化為文旅場景的景村融合載體,打造景村融合示范村寶峰鎮毗爐村灘下(禪修民宿村落)、三爪侖鄉紅星村茗岡和紅星村紙廠(森林野墅度假區),對雷家古村實施古建筑修繕與數字化保護工程;形成特色產業驅動鄉村經濟的產村融合內核,建設產村融合示范村仁首鎮大團村老屋(茶村共富坊)、寶峰鎮寶田村(菌菇素食根據地);打通要素雙向互通的城鄉融合通道,打造城鄉融合雷公尖鄉長坪村(鯢村文創園);構建了鄉村社會治理的三治融合機制。通過科學規劃、精準定位,推動形成全域協同、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發展格局。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