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2019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
2019年,全縣上下堅持“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發展模式,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一、綜 合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6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7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4.31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32.17億元,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2.1:37.8:50.1。人均生產總值達42940元。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增強。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0.56億元,增長8.6%,占GDP的比重為63.1%。
全年財政總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中央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17%;上劃省級收入0.3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2億元,同比下降5.5%。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2%,位列全市第2位。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8018萬元,同比增長3.25%。其中農業產值58898萬元,增長3.1%;林業產值55009萬元,增長5.7%;畜牧業產值16320萬元,下降1.74%;漁業產值15438萬元,下降0.71%;農林牧漁服務業2353萬元,增長5.99%。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6375畝,同比增長0.9%。油料種植面積55275畝,增長0.68%;蔬菜種植面積34515畝,增長1.54%;棉花播種面積5355畝,增長0.56%。全年糧食產量93816噸,增長0.63%;油料產量7748噸,增長0.12%;蔬菜產量38117噸,增長2.03%;水果產量47654噸,下降2.56%。
肉類總產量3747噸,下降32.08%;其中豬肉產量3155噸,下降36.13%;禽蛋產量1072噸,下降4.2%;全年水產品產量11922噸,下降0.3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2%,產銷率為99.2%。企業效益穩步改善。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27億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0.39億元,利潤總額2.69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96%、2.35%、8.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鑄鋼件38788噸,增長10.7%;鑄鐵件2530噸,增長35.3%;電光源2.5億只,增長25.5%;鋰離子電池488.3萬只,增長3.41%;發電量152006萬度(其中洪屏139390萬度),下降5%;用電量178903萬度(其中洪屏139390萬度),下降3.7%;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19600萬度(不含洪屏),增長17.6%。
全縣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3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3.47億元,增長4.0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9.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底,全縣在庫投資項目共有67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45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8億元,同比增長11.6%。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51億元,同比下降5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8.6億元,同比下降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4.66億元,同比增長27.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5970萬元,同比增長76.7%。其中:住宅投資68340萬元,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575萬元。住宅施工面積56.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7.9萬平方米。
五、貿易與引資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6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87843萬元,增長7.4%;住宿和餐飲業19094萬元,增長15.9%。
全年實際引進省外資金43.68億元,增長8.25%;利用外資3203萬美元,增長6.5%;外貿出口1.27億美元,與上年持平。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縣內有營運貨車1750輛,貨車噸位19413噸,實現貨物周轉量66506.2萬噸公里;客車31輛,客車客位1019個,實現旅客周轉量7229.2萬人公里。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495萬元,同比增長33.3%;電信業務總量7037萬元,同比下降6.6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3530戶,移動電話用戶94845戶,國際互聯網用戶34617戶。
全域旅游步伐加快。國家“5A”景區創建的3大核心景區及12項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中華傳統文化園成功創成立家AAAA景區。智慧旅游體驗館、寶峰溪真鄉墅、雷公尖鶴棲谷等項目建成接游;三爪侖知青小鎮建設順利完工;中源客家避暑小鎮功能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年共接待游客1061.5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1.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和15%。
七、金融、保險業
至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96.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9.4億元,增長10.8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60.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2億元,增長15.8%;人均儲蓄額達40197元,比上年末增加5397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7.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2億元,增長13.8%。
全年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9220萬元,比上年增長6.8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5359萬元,增長21.05%。
八、文化、教育和衛生
全縣有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年末公共圖書館共有藏書136千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達28264戶。
我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6所,在校學生22422人。其中:普通中學10所,在校生6858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691人;小學35所,在校學生10201人;幼兒園30所,在校學生4666人。
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43家,其中綜合醫院2家、街道鄉鎮衛生院11家、婦幼保健院1家。年末共有開放床位656張。衛生技術人員94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21人,注冊護士491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公安年報數反映,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152744人。其中,城鎮人口58415人,占38.2%;鄉村人口94329人,占61.8%。全縣男性人口79720人,女性為73024人,男女性別比為109.2:100。
據計生年報反映,死亡率為3.06‰,出生率為9.07‰,自然增長率為6.01‰。
據調查隊數據顯示,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1元,分別增長7.6%和8.91%;城鎮非私營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7881元,增長10.45%。
社會保障落到實處,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為3401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40633人,全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777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5266人。
十、環境
2019年,PM2.5年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到 91.6%??h城飲用水斷面、香田交界斷面、仁首交界斷面3個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飲用水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準以上水質。工業廢水處理量49.62萬噸,同比增長2.0%;煙塵去除量1103.4噸,同比下降9.8%。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工業固休廢物綜合利用率均達100%。
全年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10.86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4.22%;萬元GDP能耗0.1840噸標煤,下降3.61%。
注: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