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學期開學在即,為防范學校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廣大師生在校期間飲食安全,現就開學期間食品安全有關工作提示如下:
一、加強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堂開工前,對所有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做好培訓記錄。檢查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是否在有效期內。每天對從業人員進行晨檢并做好記錄。所有在崗員工應正確佩戴口罩、穿戴工衣工帽上崗。
二、做好設施設備維修。食堂開工前,對食堂設施全面檢查維護,排除各種故障。排查“三防”設施是否正常使用;排查冰柜運行情況,測試冰柜溫度有無達到貯存食品溫度要求,定期清理冰霜;排查消毒設施,確保消毒柜、消毒水、消毒劑、紫外線消毒燈等能正常使用,達到相應消毒效果。
三、防治病媒生物。一是檢查加工經營場所是否有病媒生物大量孳生的場所。難以避開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病媒生物進入食堂場所。二是檢查整體建筑內外部結構及環境情況。所有線槽、配電箱(柜)要密閉且沒有縫隙,地面、墻壁、門窗、天花板的結構要密閉沒有縫隙,防止病媒生物進入。三是要使用物理方法定期按要求滅殺病媒生物并做好記錄。場所內應使用粘鼠板、捕鼠籠、機械式捕鼠器等裝置,不得使用殺鼠劑。四是要配備有效的防控設備。與外界直接相通的門窗應安裝風幕機、防蠅簾、防蟲紗窗等;人員、貨物進出通道應設有60cm以上金屬材質的擋鼠板,門的縫隙應小于6mm;排水管道出水口安裝的篦子縫隙間距或網眼應小于10mm。五是要加強病媒生物排查。嚴格落實防鼠“一日兩查”等措施要求,檢查是否有病媒生物活動跡象(如鼠糞、鼠咬痕等鼠跡,蟑尸、蟑糞、卵鞘等蟑跡)。如發現病媒生物,應盡快將其殺滅,并追查來源,消除隱患。
四、推進大宗食材集中定點采購。建立大宗食材供貨企業目錄,與供貨企業簽訂明確食品安全責任和義務的合同(協議),定期公示供應企業和食材采購情況。建立并嚴格執行大宗食材供應企業評價和退出機制,及時更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供應企業。
五、做好食材進貨查驗。一是食堂開工前,要對庫存的食品及原材料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清理過期變質食品。二是按規定查驗并留存供應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明、發貨票證等資料,如實記錄進貨臺賬記錄。
六、規范加工操作。食品加工過程要做到“二必須、三分開、四禁止”。
一是“二必須”,即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操作前,必須洗手消毒,戴口罩,防止交叉污染。烹飪食品必須燒熟煮透。
二是“三分開”,即專間(區)與其他區域分開使用、葷素食品分開洗切、生熟食品分開存放。
三是“四禁止”,即禁止超范圍經營或超負荷經營,供餐數量要與自身供餐能力相適應;禁止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冷加工糕點;禁止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禁止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七、強化清洗消毒。食品備餐間要安裝紫外線空氣消毒燈,每日每餐后定期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鐘;食品加工區域每日每餐后要進行清潔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清潔消毒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每日每餐做好餐用具、刀具、砧板、操作臺、地面等設備設施消毒。
八、嚴格食品留樣。每日每餐供應的每個品種必須做好留樣保存和相關記錄,以便必要時檢驗。食品留樣冰箱為專用設備,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防止樣品之間污染,在0-8攝氏度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25g。
九、厲行勤儉節約。一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和制止餐飲浪費有關規定,把節約理念貫穿食材采購、加工操作、備餐、分餐以及用餐等各個方面。二是引導學生養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堅持按需取餐,開展“光盤行動”,切實防止“舌尖上的浪費”。
十、做好應急處置。秋季天氣轉涼,是諾如病毒和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細菌性食源疾病高發季節,遇到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各單位應當立即組織人員就醫;采取措施防止風險擴散,對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及時向屬地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報告;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做好相關師生的溝通解釋等工作,舉一反三,查漏補缺,加強日常食品安全管理。落實“你呼我應”工作機制,及時回應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對學校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訴和建議,防范化解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