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靖安縣整合資源,加大投入,著力夯實文化陣地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全面提檔升級。
一是公共文化設施日益完善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多措并舉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利用,形成功能完善、運行有序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共享和服務的均等,讓基層群眾享受到了更加豐富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我縣已建有符合國家標準的一級公共圖書館1個、二級文化館1個、二級博物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9個。深入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設立了文化館分館11個,圖書館分館10個,構建起了以縣級館為總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服務點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
二是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拓展
著力推進“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建成了1個城市書房、15個城市微書房,31個城市書柜的智慧微圖書館系統,打造了金石世家博物館、雷公尖雙林文化藝術園、雷公尖牛欄片區百姓書吧等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服務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逐步形成“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鄉村半小時的公共文化服務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探索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機制,激發社會力量活力,先后培育了知青小鎮博物館、中源游客集散中心、港背村鄉村旅游展覽館、靖安縣家風館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點,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更加多元。
三是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持續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非遺進校園”、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下鄉活動,每年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120場,開展農村電影放映1059場,送書進村5000本以上,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不斷提升。先后開展了寶峰鎮民俗文化旅游節、“璪都鎮白崖山杜鵑花賞花月”非遺及民俗活動展演、“白云深處 爽爽中源”九嶺之夜全民文藝活動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傳播打響了“有一種生活叫靖安”文旅品牌;組織開展了“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少兒繪本閱讀講座等閱讀推廣活動,每年舉辦鄉村閱讀活動50余場次,營造了“書香靖安”的良好氛圍。
如今,在靖安,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越來越多,隨著公共文化設施的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的提質增效,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