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靖安縣中源鄉積極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統籌資源、配強隊伍,持續深化人民調解參與信訪工作對接,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解紛萬家事”,形成了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的多元調解格局,實現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
“特別感謝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專業的調解,幫我們追回了兩年的山林損害賠償損失,如果沒有你們的辛苦付出,我們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真的非常感謝……”在中源鄉平安法治辦、中源司法所和邱家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組織4次調解,成功調解一起山林損害賠償糾紛。這僅是該鄉眾多調解案件的一個縮影。
打造一個陣地,便于群眾“說事”。為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作用,靖安縣中源鄉結合旅游鄉鎮實際,在每村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室的基礎上,在游客中心建立“游客之家”調解室,構建群眾表達意見、訴求的良好溝通平臺,切實規范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確保老百姓遇到的問題有人聽、有人管,著力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全鄉共設立矛盾糾紛調解室13個,2024年化解矛盾糾紛236件,矛盾糾紛發生數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建強一支隊伍,延伸調解觸角。為充實基層人民調解力量,新選聘5名懂政策、懂法律、威望高、熱心腸的老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充實到鄉村兩級人民調解隊伍。對全鄉68名調解員每季度召開人民調解培訓,對常見糾紛涉及法律規定、化解矛盾糾紛的技巧與方式、擬定調解協議的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不斷提升人民調解隊伍的能力和水平,著力培養一支調解能力強、經驗豐富、群眾信服的高水平調解隊伍,形成矛盾糾紛化解更強合力。通過上門走訪、開展院壩調解等方式,把調解服務觸角延伸至村組“神經末梢”,做到小事不擴大,大事不激化,有效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抓早抓小抓源頭。
完善一套機制,推進“事了人和”。以防為先,嚴控矛盾糾紛風險。該鄉常態化開展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排查,摸清糾紛底數,對復雜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化解方法及舉措進行分析研判,根據不同矛盾糾紛類型分類施策,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以調為主,著力化解群眾難題。把握一個“情”字,在矛盾糾紛接談上下功夫,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真誠熱情的態度對待群眾。瞄準一個“快”字,在矛盾糾紛處理上求突破,全力壓縮辦理時限,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堅持一個“盯”字,對矛盾糾紛調處的各個環節進行督導,確保每起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以宣為徑,全力營造法治氛圍。組織黨員先鋒、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常態化進村組、進學校、進企業,開展民法典、禁毒、掃黑除惡、國家安全、社區矯正法等宣傳活動,大力營造依法辦事、以和為貴的濃厚氛圍。
一件件看似不太起眼的“小糾紛”,卻是人民群眾關乎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煩心事。中源鄉始終秉承“人民調解為人民”的工作理念,用實際行動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入戶走訪排查矛盾,精準掌握隱患苗頭,主動開展矛盾化解,有效做到微小糾紛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傾力解民憂、紓民困、幫民難,用實際行動服務保障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