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靖安的‘準生證’可不好拿。”江西杰浩硬質合金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熊軼民回憶起公司落戶靖安之事,感慨不已。當初,公司申報的鎢礦開采項目被否決。“采礦原本可給當地帶來數目可觀的稅收,項目被否,我當時就想不通。”熊軼民的投資經歷并非孤例,近8年來,靖安縣否決了印染、鉛蓄電池等項目160多個,累計婉拒投資280多億元。這是該縣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執行嚴苛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制度交出的一份別樣“成績單”。
近日,這道守護生態環境的“護城墻”迎來“加固”,當地對2015年版《靖安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進行修訂,新增了速生林規模化種植和以珍稀植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為原料的雕塑工藝品等24類禁止項目。
“這次修訂的負面清單涉及10個類別、334類行業,除增加一些負面清單項目,還將污染排放量小、管控難度小、環境風險小的項目移除,納入正面清單,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增效。”宜春市靖安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鎢礦開采在負面清單中有諸多限制。
盡管門檻高,但熊軼民還是來了:“看中這里的好山好水。”該公司為了順利落戶靖安,砍掉采礦項目,主營硬質合金,其生產工藝對空氣、水質要求高,靖安水質常年達到國家二類以上標準、空氣粉塵含量低,讓公司產品良品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對擬在靖安投資新建的項目,生態環境部門會提前介入,依據負面清單對建設項目是否符合環保政策、環境風險、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預審,嚴格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宜春市靖安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就從源頭上杜絕了“先污染、后治理”問題的產生。
嚴守生態紅線,保住了靖安的青山綠水,而好山好水也反哺企業和村民。在該縣璪都鎮港背村,長約3公里河道水域和閑置農房項目經營權,去年通過“兩山”平臺流轉系統拍出,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
“目前園區落戶企業140家,沒有一家是化工企業。”靖安縣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陳斌對“項目入園,嚴把環保關”的做法深有感觸,“婉拒這么多投資項目,對我們GDP增長有一定影響,但為了子孫后代考慮,留下的綠色財富和發展空間,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推動靖安‘兩山’轉化。”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