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以加快推進農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加快鄉村生態振興為導向,從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兩個方向協同發力、有序推進,聚焦主要覆膜地區、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加快構建廢舊地膜科學使用回收長效機制,提高全縣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水平。根據《關于印發江西省農業農村2026年財政專項項目儲備指南并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26年,計劃在全縣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600畝。全縣農膜處置率達到83%以上,廢舊農膜科學使用回收體系進一步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推廣地膜科學使用
1.科學推進加厚高強度地膜應用。針對轄區內果蔬、煙草、中藥材等主要覆膜作物,支持引導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且符合《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13735-2017)國家標準的加厚高強度地膜。
2.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優先考慮露天種植方式,聚焦花生、瓜果、煙草、芋頭、馬鈴薯等適宜作物,按照適度集中原則有序推廣符合《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35795-2017)國家標準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確保產品與區域氣候資源條件相適應,與作物生長功能需求相匹配。
3.加強地膜覆蓋技術推廣。綜合考慮區域水熱資源條件和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兼顧地膜覆蓋投入與作物產出效益,開展地膜覆蓋適宜性評價,推廣地膜高效科學覆蓋技術。加強配套農藝措施和裝備的試點、示范和推廣,引導地膜使用者選擇合理的覆膜方式和時間,在整地施肥、開溝起壟、播種移栽等關鍵環節進行科學覆膜。
(二)規范地膜回收利用
4.健全科學高效回收處置體系。充分考慮區域地膜用量和分布,科學合理布設廢舊地膜回收網點,鼓勵將廢舊農膜回收與可再生資源、垃圾處理、農資體系等結合,因地制宜探索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路徑。對于回收成本高、清潔度和利用價值低的廢舊地膜,推動納入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置體系。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公益性崗位人工撿拾機制,構建以舊換新、生產經營主體(農戶)上交、第三方機構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機制,結合實際統一建立使用回收臺賬,建立健全符合當地實際的廢舊地膜回收機制。
5.扎實推進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農膜回收示范點負責本縣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做好兩本臺賬:一是安排專人分類收集廢舊農膜和建立好專用臺賬,記錄收購廢舊農膜的日期、數量、送交人及聯系方式、回收金額等。二是安排專人建立農膜使用臺賬,記錄農膜使用的時間、地點、農膜名稱、用量、使用日期、生產者、銷售者等內容。任務完成后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給予一定補貼。
三、資金支持方向
1.地膜使用項目支持對象主要是承擔任務的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按照加厚高強度地膜30元/畝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全縣計劃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600畝(以上級實際分配任務為準),補貼用膜期間為2026年6月至2027年6月,地膜使用項目實施選擇香田鄉紅崗村、仁首鎮金田村等為試點行政村。先報先得,補完為止。各所在鄉鎮負責核實統計承擔項目任務對象具體情況,符合要求的地膜采購憑證、地膜使用佐證圖片。
2.地膜回收項目支持對象主要是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的農膜使用者為撿拾回收主體。地膜回收項目實施選擇雙溪鎮曹山村等為試點行政村,并委托回收示范點負責具體回收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落實主體責任,統籌推進項目實施,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主體實施、農民參與”的工作格局,強化政策扶持、項目管理、技術支撐和資金使用保障,構建廢舊農膜回收處置長效機制。
(二)強化資金管理。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農業農村局要會同財政部門抓好補助資金使用落實工作,每月25日前通過平臺定期報送資金使用進度。資金執行進度到11月底應達50%以上,原則上次年6月之前完成全部任務。要采用適當形式公示補貼發放情況,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三)加大監管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規定,加強地膜全過程監管。按照市農業農村局等四部門《關于轉發進一步加強農用薄膜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宜農函〔2023〕2號)要求,強化與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部門協同,推動構建地膜常態化聯合監管機制,嚴厲打擊生產銷售非標地膜、不按規定回收廢舊地膜等違法行為,夯實項目實施工作基礎。各鄉鎮要建立項目管理臺賬,及時掌握轄區農膜主體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等情況。同時要收集保存資金支付票據和日常監管等資料。
(四)強化科技支撐。要充分發揮省級技術專家組分區包片指導作用,加大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模式的研究和推廣運用。要依托技術專家團隊,針對不同氣候條件、不同農作物、不同用膜方式開展配套農藝措施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強地膜覆蓋適宜性評價、農田殘留地膜監測等績效評估,科學評價區域農膜殘留狀況和治理成效。
(五)加強宣傳引導。要積極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標志性宣傳活動,廣泛宣貫有關法律法規,加強農民教育培訓,主動答疑解惑,積極引導各主體廣泛參與地膜回收工作,進一步增強地膜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自覺履行回收的社會責任感,營造地膜科學使用回收的良好氛圍。
五、效益分析
(一)改善土壤環境。殘留地膜可阻礙土壤水分疏導,導致耕地減產。回收利用廢舊農膜,可改善耕地質量和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等,有效地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鹽堿緩沖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制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二)增加產量。回收廢舊農膜后,種子不會再受到殘留地膜的影響導致無法出苗,出苗率會進一步提高,達到90%左右。如使用可降解地膜更利于保溫、保墑,可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產量。
(三)改善生態環境。農田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是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促進生態良好發展和廢舊資源再利用的顯著措施,是確保農村環境清潔、搞好農村節能減排、建設美麗鄉村,帶動農業增產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靖安縣農業農村局 鄧玲瓏 0795-4662623
靖安縣農業農村局
2025年7月28日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