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服務
一、什么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保障公民“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發展方針,涵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截至2025年7月,全縣基本養老參保人數106690人,常住人口參保率達到95.6%。
二、社會保險工作開展具體情況
優服務,提升經辦效率。實施綜合柜員制,取消原分險種設置窗口,分險種受理的經辦模式,實現社保業務一窗受理、一窗通辦,群眾辦事效率全面提升。設立黨員示范崗、老年人服務專窗,設置引導服務臺,增設自助柜員機,實行干部輪值指導群眾自助辦理社保業務,群眾辦事體驗感、滿意度全面提升。
重平臺,提升網辦效率。依托江西人社網上辦事大廳、江西人社APP、“贛服通”人社專區、微信生活繳費等網上經辦平臺,積極引導群眾自助辦理參保、繳費、認證、關系轉移、個人權益記錄查詢等高頻經辦業務,大力推行多部門協同“一件事一次辦”。群眾足不出戶便可辦理社保業務,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強宣傳,唱響社保聲音。緊扣“政策看得懂、待遇算得清”主題,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疑點問題和高頻服務事項,制作宣傳視頻,印發宣傳資料,通過“社保主任講政策”“社保服務流動窗口”系列宣傳活動,結合工作中實際案例,開展針對性的政策業務培訓。今年以來開展了2場補充工傷保險業務經辦培訓會,“社保主任講政策”3場,“社保服務流動窗口”8次,總共參會單位126家,服務群眾2000余人,發放宣傳冊6000余份。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和群眾的參保繳費意識。
創特色,塑造社保品牌。將社保服務實現由“傳統服務”向“移動服務”轉變。挑選黨員業務骨干,組建“紅馬甲”流動窗口服務隊,進村組、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圍繞社會保險政策,面對面為群眾交流、授課、座談。截至8月,全縣共計1.9萬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為提高參保人自主提高待遇意識,中心“紅馬甲”服務隊適時開展“社保服務流動窗口”活動,舉辦鄉(鎮)、村、組三級干部培訓,樹立“早參保、多繳費、長繳費、多受益”的觀念,引導群眾選擇高檔次繳費,同時鼓勵參保群眾通過集體補助、社會資助等形式提高個人賬戶累積額,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截至8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選擇3000元以上繳費人數達到897人,其中繳費6000元的805人,有318人辦理了個人資助繳費,2023年以來累計辦理個人資助繳費1275人,現人均繳費額達638元。
三、高頻政策解讀
1.基本養老保險有哪幾個險種?
答: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
2.哪種類型人員應以用人單位職工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答: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各類企業及職工應以用人單位職工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3.沒有固定工作,能否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答:沒有固定工作的個人(含外省戶籍人員和省內非本地戶籍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可自愿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或接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
4.用人單位和職工如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30日內,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開戶和繳費手續。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按月繳費,職工應繳部分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建立和記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5.申請辦理參保職工正常退休手續要符合哪些條件?
答: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目前男性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周歲,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或五十五周歲。)并且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達到十五年及以上的,可申請辦理正常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周歲的男性按照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按照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八周歲。自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職工達到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愿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齡。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
6.如何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答:自2020年7月1日起,參保人員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無需回原參保地開具《參保繳費憑證》,只需登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門戶網站(http://si.12333.gov.cn)或“掌上12333”手機APP或通過微信搜索“電子社保卡”小程序以及通過支付寶搜索“贛服通”,通過贛服通“一件事專區”選擇“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一件事”辦理,即可提出網上轉移申請,后續由雙方社保經辦機構進行對接,辦結轉移接續手續。
7.哪些人可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答: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具有靖安縣戶籍的城鄉居民,可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哪些繳費檔次?每個繳費檔次政府補貼是多少?
答:參保人應按年度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目前有14個繳費檔次,不同的繳費年度可自主選擇繳費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同時對參保人繳費(不含中斷補繳)給予財政補貼。
|
繳費檔次(元)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
補貼標準(元) |
40 |
50 |
60 |
65 |
70 |
75 |
80 |
|
繳費檔次(元) |
1000 |
1500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
6000 |
|
補貼標準(元) |
85 |
90 |
95 |
100 |
150 |
190 |
230 |
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脫貧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重度一、二級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由政府為其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每人每年100元,繳費補貼標準為30元。
9.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集體補助或個人資助是怎么回事?
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由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或個人資助)組成,集體補助(或個人資助)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保人提高養老待遇水平的有效途徑,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參保人給予繳費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將集體補助納入社區公益事業資金籌集范圍,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提供繳費資助,補助資助金額以不超過當年最高繳費檔次為上限。補助或資助金額全部進入參保人個人賬戶,符合領取待遇條件,按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方式發放終生。
1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如何組成?怎么計算?
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即每月發放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目前靖安縣的基礎養老金為205元)+個人賬戶存儲額÷139。
個人賬戶存儲額=個人歷年繳費總額+政府補貼總額+前面兩者每年的銀行利息。
11.何時可以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答: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年滿60周歲(男女都是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可在符合條件的次月起,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1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身故了,自己交的錢怎么辦,能不能退?
答:參保人在領取待遇前死亡的,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可依法繼承(包括個人全部繳費和政府補貼以及銀行利息)。
參保人在領取待遇期間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依法繼承。
自2022年7月1日起,執行喪葬補助金制度,按規定已連續繳費(不含補繳)滿5年,并在領取待遇前死亡的參保人員,或者在領取待遇期間死亡的參保人員,可以申請領取喪葬補助金。目前靖安縣的喪葬補助金補助標準為1000元。
13.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個不同險種的人員,退休時養老保險關系該如何處理?
答:既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又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在達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法定退休年齡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年齡時,可按規定辦理養老保險關系銜接:
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含2030年1月1日之后按規定延長的繳費年限),按規定可以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積額轉入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核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
②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最低繳費年限的,若不選擇繼續后延繳費,按規定可以把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核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③參保人如不愿意延長繳費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且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您需要咨詢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等方面的事情,請撥打靖安縣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電話:0795-4662239。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