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遠、喻以長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資金差異化分配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2019年,我縣作為建后管護全市試點縣,率先全域化推進了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一直以來,嚴格按照省“省、市、縣、鄉按1:1:2:1比例,每年共同籌集不少于5萬元/行政村的管護資金”要求,落實和分配財政專項資金,牢固地建立了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
每個行政村安排不少于5萬元專項資金是省農業農村廳綜合考慮全省行政村平均人口規模及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范圍、內容、標準等因素,而明確制定的基本資金保障。仁首鎮在我縣需算人口密度最大鄉鎮,但在全省也屬中型鄉鎮,其日產生活垃圾相比我縣其他鄉鎮的村莊較多,但我縣由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下撥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工程補助資金,其中垃圾清掃補助資金正是按照各鄉鎮農村人口數以每人每月1.5元的標準分配安排,并要求各鄉鎮按村民每人每月不少于1元標準收繳衛生保潔費,充分考慮了人口因素與管護成本的相關性,有效地落實了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資金的差異化分配原則;目前我縣有些行政村人口較少,但絕大部分位于山上片鄉鎮,其農戶居住比較分散,交通不便,開展各項管護工作難度和成本都較高。
經過幾年努力,各鄉鎮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有獎罰”村莊環境管護長效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初步實現了衛生潔化、溝塘凈化、環境美化、道路暢通化、設施完好化、整建有序化“六化”目標,管護成效一直站位全省前列。當前,全縣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的短板,一是“門前三包”職責落實不夠,農戶雜物亂堆放,垃圾隨意丟、雜草無人清除、菜園無序圍擋等現象常有反彈;二是監管約束不夠,鄉村兩級巡查作用發揮不足,巡查范圍不深入,巡查密度不到位,農戶“門前三包”職責和管護員履職缺位等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下一步,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的重點,是強化監管考核,鄉村兩級要進一步發揮考核機制傳導壓力和激發動力的作用,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明確管護標準和考核細則要求,鄉村兩級要強化暗訪檢查,督導員加大巡查密度和頻率,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切實加強管護工作的實效考核。
非常感謝兩位代表對我縣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的關注和建議,我們將一如既往尊聽社會各界意見,創新思維,扎實工作,為靖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