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我們加壓奮進,主要指標再創新高。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6.8億元,增長9.3%;財政總收入完成12.25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1%;外貿出口增長31.2%,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 一年來,我們真抓實干,品牌榮譽斬獲頗豐。成功獲評中國最美縣域、“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大健康產業第一批試點示范縣、全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等一批國家級、省級榮譽。伍映方獲“中國質量獎個人提名獎”,實現全省“零”的突破。
—— 一年來,我們凝心聚力,項目建設振奮人心。投資47億元的南昌交通學院墨軒湖校區(一期)迎來了首批4000余名師生,是宜春范圍內的第二所本科院校。投資30億元的云水自然界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一期)建成接游。投資22億元的中德伯爾項目(一期)試投產。納入省級調度的重大項目32個,總投資283.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7.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48.1%,位居全市前列。
—— 一年來,我們堅守初心,民生福祉全面增進。堅持財力向民生傾斜,民生支出17.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6%。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5668元,同比增長7.8%,堅決守住了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底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9.5%。牢記“平安是最大民生”,致力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2021年我縣公眾安全感全省第一,縣司法局群眾滿意度全省第一,縣公檢法群眾滿意度全市第一。
回顧這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優化結構,產業發展更具活躍度
1.綠色工業提檔升級。建成了20萬平方米的大健康、新動能產業園,聚集了以瀚良生物、中德伯爾、宏示電子等企業為代表的大健康、新動能產業,園區企業入庫稅收突破2億元大關。啟動了工業園雷公尖片區“退城入園”工作。加速推進大健康產業小鎮土地征收工作。創新金融產品,出臺“安全環保達標貸”,支持引導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成立了5個產業鏈招商小分隊,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3個,簽約資金135.5億元,涵蓋文旅康養、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領域。全面推行優化營商環境“指標長”制,啟動“蝸牛獎”評選,上線“靖快評”系統,設立“有求必應”服務專區,為企業、群眾提供“媽媽式”精準幫代辦服務。江硬合金、杰浩工具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2.現代農業特色彰顯。獲評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全省農業農村綜合工作先進縣。靖安白茶入選2021年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連續三年入選江西農產品二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全縣完成“三品”認證90個,認證面積50.8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3.07萬畝,新增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1.4萬畝,涉硒企業32家。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靖安娃娃魚列入中國科學院鄱陽湖水系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創新研究示范項目。高湖古楠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獲評國家合作社示范社。
3.全域旅游活力迸發。獲評全省、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先進縣。成功舉辦江西森林旅游節、第四屆“茶立方”自行車精英賽等活動,承辦全市民宿健康發展現場推進會暨全市旅游民宿聯盟成立大會。組織開展了中國(靖安)文化旅游(長沙)推介會,開通了湖北旅游專列及湖南(長株潭)到靖安直通車。新建成全省首個智慧旅游管理平臺,實現疫情管得住、旅游放得開。開工建設格蘭云天大酒店、茶灣山水康養旅游綜合體等項目,縱深推進中源避暑小鎮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西門古街項目全面竣工,旅游業態進一步豐富。東白源旅游度假區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萬花谷獲評省4A級鄉村旅游點。仁首鎮被評為江西省“避暑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12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73億元。
(二)聚力協調發展,城鄉建設更具魅力值
1.小城品質獨具一格。扎實推進省級“雙創”工作,切實解決了一批燈不亮、路不平、水不暢等群眾的煩心事、憂心事。深入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穩步推進藍城九嶺春風、恒耘里生活廣場等項目。高標準改造新大街小區等4個老舊小區。新自來水廠投入使用。全縣鋪設天然氣管道29.5公里,惠及群眾5824戶。在城區實行“潮汐”式停車管理,劃定“潮汐停車位”164個,建設“微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000余個,努力做到科學管理又予民便利。
2.鎮村面貌煥然一新。獲評全省首批“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先行縣。完成“萬村碼上通”5G+長效智慧管護平臺建設,啟動了美麗鄉鎮建設,縱深推進“三拆一改”工作,“三房”整改率100%。不斷鞏固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成果,成功打造環三爪侖百里長廊美麗示范帶,高標準建設美麗宜居示范鄉鎮8個、示范村52個、“示范庭院”5616戶。中源鄉三坪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
3.生態建設別樹一幟。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全省首批“江西綠色生態”品牌創建試點縣。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和信訪件整改基本完成。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濃度均值保持全市最優,全縣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綠色礦山”創建持續推進,持證礦山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發現問題全部整改完成。做深“林長制”,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綜合管護,實施“互聯網+河長”“河長+警長”。建成全國首個集智慧管理和教育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河長制展示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管理考核結果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受到生態環境部點名表揚。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基地。
(三)奮力共建共享,群眾生活更具獲得感
1.民生保障落到實處。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資金共3228.78萬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14.2萬人次,發放資金3.9億元。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45人。持續鞏固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成果。引進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專業機構,有效擴大了全縣養老服務供給。
2.各項事業百花齊放。被列為全省首個“精準預防宮頸癌試點縣”。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復審。醫保信息平臺如期上線,參保群眾醫保待遇得到充分保障。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嚴格落實中小學“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靖安一小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城東幼兒園正式開園。靖安文化館被認定為國家二級館。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食安封簽”制度,動員、引導全縣餐飲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學校食堂等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完成“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建設,實現全覆蓋。G353山口至石境、中源至白沙坪二級公路全面通車,完成高湖至西頭、環城南路至香田黃龍公路建設,石馬大橋成功合龍。潦河灌區成功入選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灌區內蒲陂、烏石潭陂和香陂三座古陂均坐落于我縣境內。全民健身促進中心榮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全民心理健康”項目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縣工商聯連續四年獲評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縣關工委榮獲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3.社會大局平穩有序。科學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抓好工礦、商貿、旅游、交通、建筑、消防等領域安全生產工作,連續五年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寶峰鎮榮獲全省森林防滅火先進單位。學校一鍵報警實現全覆蓋,走在全市前列。嚴格落實信訪包案制,連續十年獲評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被評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落實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人民群眾安全感、公眾滿意度連續五年位列全省、全市前列。仁首鎮大團村成功獲批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四)接力初心使命,政府建設更具執行力
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于各項工作全過程。從新官理舊事抓起,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強化“五型”政府建設,聘請了40名監督員,協助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中源鄉獲評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設示范鄉鎮。堅持依法依規行政,嚴格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先后出臺重大投資項目跟蹤審計監督、完善政府性投資審批等7項制度,切實規范了政府權力運行。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清廉靖安”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