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現有建檔立卡省、市定貧困村9個,全部摘帽退出;建檔立卡總人數2182戶5616人,其中已脫貧2052戶5383人,未脫貧130戶23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0.21%。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靖安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重要講話精神,迅速部署、高效聯動,全力展開防控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各項工作。經過全縣共同努力,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成效明顯,89個扶貧經營主體、11個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外出務工貧困勞力返崗率達101.16%%,貧困學生“停課不停學”覆蓋率100%,扶貧滯銷農產品單月銷售額超100萬余元,吃穿不愁,看病就醫有保障,貧困戶春耕生產有序,為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一、上下聯動,部門銜接,科學布局“阻擊戰”
1.堅持統攬全局,在頂層設計中注重科學全面。靖安縣將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工作同部署、同推進,作為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第一要務。先后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會、專題調度會研究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出臺了《關于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為打贏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印發了《靖安縣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22條措施》,在全力保障基本生活、務工就業、發展生產、農品銷售、責任壓實等五個方面明確了具體措施,相關行業部門制定了具體落實辦法,保障了各項工作的系統性、精確性。
2.堅持聯防聯控,在下位執行中注重力量下沉。打好防控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構建了“縣級主導、鄉鎮主攻、村級主戰”的三級聯動作戰指揮體系,成立了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全縣總指揮,統攬全局工作,安排了35名縣領導擔任鄉鎮指揮長,對本鄉鎮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統籌負責,對轄區各行政村進行指揮調度;安排了76名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和部分鄉鎮班子成員擔任村指揮長,對本村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統攬負責,并及時向鄉鎮指揮長匯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切實做到干部下沉,盡銳出戰,形成了縣鄉村上下聯動、各部門左右銜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3.堅持精準把握,在影響研判中注重分析比對。為進一步掌握全縣貧困戶生產生活以及扶貧產業、扶貧車間受疫情影響狀況,做到底數清楚,下發了《關于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對貧困戶生產生活及扶貧產業、扶貧車間的狀況影響調查摸底的通知》,針對摸底調查數據,組織行業部門進行比對分析,切實通過數據分析,行業定論真實掌握影響程度。建立“一周一調度”機制,采取調研督導方式,實地核查,確保影響化解真實。
二、資源整合,分類施策,全面解決突出問題
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縣堅持兩手抓、兩不誤,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整合人力、財力、政策等資源,著力解決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存在的突出問題,央視、江西衛視、江西日報、宜春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我縣典型做法。
(一)多管齊下分擔機制,化解產業扶貧風險
1.構建幫扶機制,確保復產穩定。根據前期摸排情況,全縣89個有扶貧功能的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受影響24個,為盡快復工復產,制定了《全縣受疫情影響的扶貧產業結對幫扶責任表》,構建了一位縣領導掛點指導、一個部門牽頭服務、一個鄉鎮班子成員具體負責的機制,進一步壓實了責任,全力抓好跟蹤服務,切實解決產前、產中、產后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幫助謀劃好產業發展計劃,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堅定發展信心,穩步做大做優做強。同時整合了全縣各大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扶貧信貸投入力度,對重點扶貧產業企業給予資金支持,著力解決疫情其間融資困難,目前已為3個扶貧企業提供金融信貸300萬元支持。
2.搶時春耕備耕,確保生產穩定。為搶抓時機做好春耕春播春管工作,保障貧困戶農業生產基礎穩定,出臺了《靖安縣疫情防控期間春耕備耕工作方案》,開展了以“積極應對疫情,全力保障服務”為主題農業下基層活動,共印發了農業政策、農業技術、宣傳畫冊等資料6000多份,將全部農技術人員分組包鄉負責全縣春耕備耕生產。同時印發了《關于加強春季田間管理指導意見》,指導貧困戶及時開展春季作物開溝、施肥、防病救災工作;深入摸排種子、化肥、飼料及農機配件供應需求,落實農資供應保障,目前全縣44家農資供應點儲備肥料約600噸,農藥約820公斤,種子約1.15萬公斤,完全滿足春耕生產的需求,為全年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落實產業獎補,確保動力穩定。為全面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動力,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收益,針對帶動貧困戶的新型經營主體和對主動發展產業的貧困戶,出臺了《靖安縣產業扶貧項目獎補實施辦法》,按項目規模給予相應的獎勵,2019年已經發放了獎補資金182萬元,涉及到了貧困戶自主發展電商、種植、養殖,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帶動獎補等。針對此次疫情對扶貧產業的影響,使貧困戶繼續保持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確保動力穩定,靖安縣將在去年獎補的基礎上:擴大獎補范圍,將帶動貧困戶增收明顯的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消費扶貧的市場主體(電商平臺),分別根據帶動效益、銷售收入給予獎勵;增加獎補資金,將在去年的基礎上,統籌再安排扶貧產業獎補資金100萬元;提高獎補標準,根據受疫情影響的程度,重點對種養殖業提高獎補標準;以此來持續調動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養增收的積極性。
4.深化消費扶貧,確保市場穩定。受新冠肺炎疾情影響,全縣貧困戶、合作社種植的一些扶貧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渠道受阻,為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確保產品銷售市場穩定。一是迅速出臺了《靖安縣消費扶貧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全縣各單位將工會集體福利費按每人每年不少于500元的標準,用于購買扶貧產品,僅2月份全縣各單位工會共購買了扶貧農產品67.9631萬元;二是開展“六進”活動,推動扶貧產品定向直供直銷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等單位食堂和社區、交易市場,在同等條件下,縣直機關、企業食堂優先采購扶貧農產品,商務部門在農貿市場、超市為急待銷售的時鮮蔬菜、加工食品設立銷售專區。如利用“靖安生活館”南昌兩門店設立了扶貧專柜集中展示產品,加大扶貧產品在南昌社區的推廣力度。僅2月份,“靖安生活館”就銷售貧困戶米10000斤、椪柑1000公斤、雞鴨約200只、農副土特產100公斤、特色小休閑小吃100件、新鮮蔬菜等共計10萬元,搭建線上線下扶貧產品銷售平臺4個,有效拓寬了扶貧產品銷售渠道。三是加大推廣宣傳力度。疫情期間,全縣廣大扶貧干部使出“十八般本領”,采取縣電視臺滾動播放、微信直播、上報省市扶貧平臺推介等方式為滯銷農產品牽線搭橋,將全縣137種扶貧產品名錄通過各種方式推介出去;3月15日參加了江西“百縣千品”公益助農淘寶直播活動,縣政府副縣長劉化平和縣政協副主席萬娟親自為當地農產品代言,向全國網友推薦靖安白茶、椪柑,以及胡愛武系列扶貧產品。在直播活動中,我縣直播間觀看最高流量1759人次,點贊數20065次,銷售額23566元,帶貧戶數65戶,198人。通過單位采購、政府兜底的硬模式,形成了全社會廣泛參與消費扶貧的大格局,防控期間,全縣共組織代銷、購買貧困戶和扶貧合作社椪柑1.2萬斤、雞鴨1796羽、大米8.8萬斤、蔬菜6300斤,為貧困戶農產品共銷售了153.3615萬元,解決了扶貧產品滯留銷售難的問題。
(二)拓寬就業服務渠道,化解就業失業風險
1.搭建線上平臺,及時發布就業信息。積極發揮人力資源市場網絡平臺作用,實行線上“全天候”受理、線下告知預約受理的“網上辦、預約辦”服務,通過靖安就業網”、“靖安發布”等渠道發布崗位信息,讓企業用工信息橫向到村縱向入戶,鼓勵引導外出務工返鄉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同時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鄉村干部作用,將收集的企業用工需求及就業幫扶政策,采取逐戶“一對一”上門或電話對接等方式,送到外出務工返鄉貧困勞動力手中,同時將外出務工返鄉貧困勞動力求職意愿及時反饋給企業,幫助勞動力與企業實現信息精準有效對接。
2.增設臨時專崗,過渡性安置就業。為了解決貧困戶疫情防控期間一些餐飲住宿、家政服務等行業尚未復產復工,疫情相對較為嚴重地區企業尚未復產復工無收入來源的狀況。印發了《關于開發臨時扶貧專崗助力貧困勞力過渡性就業的通知》,落實了186個臨時扶貧專崗,用于過渡性安置無法正常返崗就業貧困戶,所設立的崗位主要為新村公共衛生、消毒保潔、疫情監測、防疫宣傳、防疫值守等臨時公益性崗位。由縣財政統籌專項扶貧資金,給予臨時扶貧專崗60元/天·人補貼。通過增設臨時性扶貧專崗,切實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既充實基層防疫力量又增加貧困戶收入,有力保障了就業困難人員疫期穩定就業和貧困群眾不返貧。
3.開辟直通專車,點對點助力返崗。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務工人員有序安全返崗,積極開展“點對點”護送務工人員返崗復工活動,截至目前已將71名農民工,其中有8名為貧困戶,采取“點對點”包車運輸的方式送到安義縣園區企業返崗。截至目前,已返崗2602人,返崗率100.5%;其中縣內務工已上崗1903人;縣外省內務工已上崗167人;省外務工已上崗532人。
4.摸排企業需求,強化精準對接。深入企業調研,對復工復產企業、重點項目等用工缺工情況進行點對點、一對一的需求摸底,全面掌握企業用工信息,并進行動態跟蹤監測和提供用工服務,幫助貧困勞動力與企業實現信息精準有效對接。截至目前,缺工企業13家,缺工265人,已成功為企業招聘員工504人,其中貧困戶60余人。
(三)加強服務有效對接,切實抓好基本保障問題
1.落實民事代辦,切實保障吃穿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一線組建臨時黨支部72個,建立“村組(社區)吹哨,黨員干部職工報到”制度,78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到村(社區),積極配合村(社區)黨組織落細落實防控措施,同時結合“三排查三整改”工作,每周開展一次遍訪貧困戶活動,對貧困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困難,分類建好問題清單,一戶一策制定幫扶舉措,建立問題整改臺賬,落實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對接落實,及時發現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面臨問題,特別是對貧困戶中的五保戶、大病戶,重點加強監測,確保吃穿不缺、有病能及時就醫,落實“民事代辦制”,對貧困戶在疫情防控存在吃穿、的問題,全部實行統一代購,保障貧困戶的生活基本保障不受影響,截至目前,全縣共排查貧困群眾大米蔬菜供應、口罩消毒用品、居家上課、就醫不便等生活問題216件,全部及時解決到位,確保了疫情防控期間貧困群眾生活正常穩定。
2.強化供水排查,切實保障安全用水。及時下發了《關于切實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和做好防疫期間農飲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縣各鄉鎮務必提高認識,擔當作為,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切實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和做好農村飲水工作。專門組織了水管專員對本轄區內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和農村飲水工程開展了全面摸排,加強供水設施和供水管網的檢查,建立臺賬(每周一報)和應急供水預案,建立好應急搶修服務隊伍,強化應急處置。截至目前貧困戶飲水全部安全。
3.搭建網絡平臺,切實做好線上教學。一是組織了專業技術骨干教師將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及"贛教云"平臺五種線上學習平臺的操作方法及時編制成線上學習操作教程,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全縣學校和師生發布。二是經過多輪摸排和幫助,全縣各中小學校自行解決了230多名學生不具備收看條件的問題,最后剩下學校確實無法解決的100余名困難學生,由縣委、縣政府責成各鄉鎮黨委、政府幫助屬地學校解決,目前已全部落實到位。三是嚴格要求全體相關教師與學生同步在線聽課,落實在線打卡報到制度,并切實做好課后答疑輔導、布置批改作業、撰寫學習心得或教學反思等教學常規工作,確保線上教學取得實效。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