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千(1920—1985),原名陳方騫,祖籍靖安縣香田顧山,1920年7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北京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
陳方千自幼家道中落。曾先后就讀于北平梁家園小學和私立中華中學,高中二年級輟學。1936年以后,先后在北平市第二烈性毒品戒除所、河北省大興縣公署當錄事、辦事員。1940年任華北廣播電臺新聞編輯。1945年,他與友人在北平組織了鐵馬劇團,任副團長。1946年參加北平劇社,在話劇《日出》、《原野》、《雷雨》中扮演主要角色。1947年他組織拓荒劇藝社,自編自演過歌劇《還鄉曲》。同年10月,陳方千等人考入前中央電影制片廠第三廠,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在《青梅竹馬》等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及其他角色。1949年4月陳方千進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并在《英雄司機》等影片中擔任角色。1956年陳轉為導演,和著名導演謝添合作,先后共同編寫和導演過《洪湖赤衛隊》、《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花兒朵朵》、《錦上添花》、《春暖花開》、《小鈴鐺》等影片。他單獨導演的,有故事片《幽靈》,戲曲片《包公誤》、《背靴訪帥》、《李天保娶親》、《紅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寬銀幕戲曲藝術片《哪叱》等,除十年動亂時期被迫中斷工作外,他參加拍攝執導的各種類型的影片共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衛隊》、《錦上添花》、《花兒朵朵》等影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兒童故事片《小鈴鐺》曾獲1982年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編導一等獎。兒童小歌劇《小熊請客》獲作曲一等獎。
陳方千十分珍惜自己的晚年,常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為丹”、“老牛自知夕陽短,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詩句自勉,1978年至1985年間就改編、導演了10余部各類影片,還幫助河北、河南電影制片廠培養了不少人才,河北電影廠稱他是“河北電影藝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導演影片《淚灑姑蘇》拍攝后期,他曾一度臥床輸液,但病情一好轉,又夜以繼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3月21日,人民藝術家陳方千與世長辭,享年65歲。
陳方千多才多藝,除編導、表演外,在書法、繪畫、戲曲、詩詞、音樂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能演奏多種樂器,特別擅長于鋼琴、手風琴的即興演湊。晚年擔任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傳記》中有其傳記。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