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庚(1915—1991),1915年11月7日生。靖安縣仁首港頭人, 1939年畢業于上海醫學院,留校任教。1944年獲庚子款獎學金赴英國深造,就讀于倫敦熱帶病學院,研習傳染病學。次年轉劍橋大學攻讀心臟學。翌年又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進修。
1947年,余受聘任于羅徹斯特大學心臟學研究員,從事教學和臨床醫療。1957年改任該校醫學院心臟學科主任,長達25年之久,被推崇為國際心臟學權威之一, 1963年又被羅大禮聘為客座教授。1972年被選為美國心臟學會會長。次年,余在美洲中華醫學學會年會上獲杰出學術獎。1973年,與英國心臟學專家古德蘊合作編寫心臟學年鑒,至1988年共著十六冊,所載皆心臟研究學術權威之作。
1976年,美洲中華醫學會年會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余應邀主持心臟學研討會。同年余被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8年受聘為臺灣榮民總醫院顧問。1979年又受聘為臺灣三軍總醫院顧問。1981年2月,余任生物醫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職務。1982年,余分別在臺大、三總、榮總三大教學醫院創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致力于心臟病、癌癥、傳染病的研究。
余一生發表研究論文多達200篇。其中最具代表性專著為《Pulmonary Blood Volume in Health aud Disease》,為精研心臟血壓疾病的權威著作。曾獲紐約羅大醫學院凱撒獎,為50余年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
余南庚在蔣介石患病期間,數次返臺領導醫療小組為其治療,后又任蔣經國之醫療顧問。
1988年,余自羅徹斯特大學退休后返臺定居,并在生物醫學研究所任職。1991年10月9日,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癥逝世于臺北長庚醫院,終年76歲。


贛公網安備 360925020000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