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靖安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錨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核心任務,統籌森林、礦山、水土、耕地四大關鍵領域協同發力,構建全域覆蓋、全要素統籌、全鏈條推進的生態治理新格局,推動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高質量綠色發展筑牢堅實生態根基。
一是造林綠化提質增效,厚植生態發展本底。全縣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915畝,實施森林質量提升8860畝,建成造林綠化示范點350畝,義務植樹面積達百余畝。圍繞示范點建設,編制《靖安縣2025年造林綠化示范點建設實施方案》,建成珍貴樹種純林示范點150畝、次生闊葉林改培示范點200畝。穩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依據《2024年靖安縣寶峰鎮“百村千樹”鄉村綠化美化項目實施方案》,完成寶峰鎮周坊村“百村千樹”鄉村綠化美化建設。有序申報39658畝國土綠化示范項目(2025年計劃實施7165畝),持續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為生態建設注入持續動力。
二是礦山修復治污復綠,重塑綠水青山新顏。以《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為引領,堅持“一礦一策”,推進1157.09畝修復工程(含增減掛24.06畝、礦山治理790.19畝、轉型利用342.84畝),計劃總投資5194.9萬元。同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完成高湖鎮西頭村等3鄉鎮4村增減掛鉤項目基礎建設,獲批香田鄉等兩鄉鎮2025年增減掛鉤項目;聯合靖旅投資公司開展補栽修復,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系統銷號,加強持證礦山年度修復計劃監管。礦產資源和生態修復領域專項巡察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開展現場督導8次,完成3個問題17條整改措施,其余任務壓茬推進,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基礎。
三是水土治理護源固土,激活生態價值潛能。啟動團頭坪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計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6.32公頃(含水利道路設施建設、清淤4725立方米、林草植被營造0.48公頃、395.07公頃區域封禁管護)。完成4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1個項目在審及2個自主驗收備案,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10.7861萬元。生態價值轉化實現新突破,“茶立方”一畝茶園項目作為宜春市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案例,通過縣“兩山”轉化平臺掛牌簽約,成為全省首個縣級平臺實現的水土保持生態價值轉化實踐。
四是耕地保護守量提標,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嚴格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原則,全面貫徹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深入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2025年,全縣耕地安全利用任務面積為826.78畝,已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計劃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施方案編制,向農戶發放“臻兩優8612”鎘低積累水稻種子1295公斤,完成749.19畝安全利用類耕地推廣種植。通過建立完善工作臺賬,強化全過程監管,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見效,守住糧食安全生產底線。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