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局黨組、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恪守“保資源、保發展、保權益”工作職責,全面開展自然資源工作。現將靖安縣自然資源局2023年度工作情況暨2024年工作打算簡要匯報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黨建統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1.抓好學習示范引領。制定了《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學習計劃,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重點,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發揮領導班子帶頭示范作用,采取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引領學、專題培訓系統學、支部集中深入學、讀書觀摩交流學、紅色基地現場學等“五學聯動”方式,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四下基層”批示精神等一系列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及時跟進學習自然資源領域新法律法規政策和各級會議精神。積極參與“學習強國”和江西干部網絡學院平臺學習,確保無死角、全覆蓋。利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扎實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有力推動全系統黨員干部紀律意識進一步提升。
2.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加強對各支部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的監督指導,提升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今年以來,機關支部等三個支部分別召開支委會12次、黨員大會4次、主題黨日活動12次、支部書記講黨課4次。同時嚴格黨員發展,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今年已吸收入黨積極分子1名,發展預備黨員1名,1名預備黨員轉正。
3.扎實開展主題教育。緊扣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通過召開會議、印發實施方案、制定學習計劃、對主題教育進行部署安排。堅持將“學思想”擺在首位,引導和推動黨員干部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按照計劃已組織各支部開展理論學習11次、4名基層黨組(黨支部)書記講授專題黨課、累計55名黨員輪訓培訓。同時為推進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始終把理論學習、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一體推進,已開展基層黨組織檢視分析,查找問題短板6個,制定整改措施14條;組織黨員干部建立個人檢視問題清單,逐步開展整改銷號。
4.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筑牢思想防線。一是抓嚴班子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定期開展政治談話和政治家訪,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事項和重點對象的監督,筑牢思想防線。二是抓細干部作風建設。建立工作督查及每月通報制度,加強對會風會紀、地災防汛值班值守、工作紀律、服務態度、廉潔從政等方面的督查檢查力度。全年共下發督查通報12期。同時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將干部平時考核結果、年終考核結果與干部評優評先、工資績效相掛鉤,營造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三是抓實“清風正紀”專項活動。圍繞“五抓”的要求和20項重點工作任務,開展警示教育、集體廉政談話、領導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和違規兼職(任職)取酬專項治理、編外聘用人員使用管理專項整治、廉潔家訪、廉政風險點排查及防控、不動產登記“勤廉登記”專項行動等,出臺了《靖安縣自然資源局編外聘用人員薪酬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通知》《靖安縣自然資源局廉潔風險防控監督檢查制度》等文件,完善規范內部管理機制,推動辦事流程優化、工作作風改進,做到主動靠前服務,解決問題,進一步規范權力運行,讓“清風正紀”專項行動走實走深。四是開展“陶志等案以案促改”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度重視,先后組織召開局黨組會議、“以案促改”工作部署會、干部大會、黨支部會議,成立“以案促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中共靖安縣自然資源局黨組關于開展陶志等案以案促改工作實施方案》,聚焦學深悟透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政治紀律建設、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壓實主體責任、筑牢理想信念、加強廉潔風險防控、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深化以案促改成效等九個方面和90條整改措施,明確牽頭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積極推進“陶志等案以案促改”工作有效開展。
(二)堅持規劃先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1.高位推進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該規劃經過為期30天的規劃草案公示后,3月完成聽證會,4月完成專家咨詢論證并通過縣政府常務會審議,6月通過縣人大常委會以及省廳組織的專家評審,7月征求了33個市直和25個省直有關部門意見,并通過“一張圖”系統上報成果,目前成果已上報市政府并轉呈省政府審批。
2.扎實推進多個專項規劃。一是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項目共批復九個鄉鎮組織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前九個鄉鎮基本完成前期招投標工作并與編制技術單位簽訂合同,現已完成前期調研工作。二是完成過渡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銜接方案,共涉及調整城鄉建設用地布局36.36公頃,過渡期預留規劃建設用地規模10.04公頃。三是落實通則式村莊規劃全覆蓋,超額完成全縣35個行政村的“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通則式村莊規劃納入鄉鎮國空編制范疇。
3.深入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工作。結合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在“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基礎上,基于 2021 年度城區范圍,開展2022年度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工作,目前已完成招投標工作及資料收集工作,正在按照要求進行分析。
4.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今年完成省級項目1宗,為倉儲用地;市級項目2宗,為電力線性基礎設施;縣級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共計11宗,分別為5宗城鎮道路、2宗公共服務設施用地、2宗教育用地、2宗醫療衛生用地。
(三)堅持服務發展,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1.耕地保護。一是編制《靖安縣耕地進出平衡實施辦法》和《靖安縣耕地保護突出問題專項整改方案》,耕地“轉進”總面積44.82畝,其中林地18.02畝、園地26.8畝;耕地“轉出”總面積40.88畝,其中水田面積40.74畝、旱地面積0.14畝。二是上級下達我縣2023年補齊耕地缺口任務面積2700畝,我縣下達補充耕地缺口任務4000畝給各鄉鎮,截至目前,全縣總共恢復耕地2160.65畝,有316.06畝已通過省廳審核,可達到認定為耕地的要求。三是上級共下發我縣2021和2022年度耕地流出問題圖斑711個、總面積972.85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流出圖斑393個、面積350.38畝。截至目前,我縣已完成耕地流出整改圖斑234個、面積468.94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圖斑35個、面積44.33畝。四是我縣在全國耕地占補平衡系統指標由去年年底負1020.47畝轉變為現在50.22畝,已完成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轉正。完成土地開發項目立項規模144.30畝,預計新增耕地130.94畝。完成增減掛鉤項目立項規模15.31畝,整理復耕后預計新增耕地10.91畝。
2.要素保障。一是保障了一批縣域范圍重點項目用地共計717.7275畝。完成一個批次農民建房的報批面積6.5895畝,二個批次村莊集體建設的報批面積28.9065畝,三個批次村莊的集體審核面積45.669畝;完成21宗設施農業用地的上圖入庫工作,面積73.1895畝。二是完成征收集體土地8宗,面積657.02畝;收回國有建設用地14宗,面積304.67畝。三是全縣出讓23宗國有建設用地,面積共300789.8平方米(合451.67畝),出讓金共44965萬元。其中:城鎮住宅用地9宗,土地出讓金33162萬元;工業用地5宗,全部按工業“標準地+承諾制”出讓,土地出讓金1340萬元;商服用地7宗,土地出讓金9700萬元;教育用地1宗,土地出讓金653萬元;公用設施用地1宗,土地出讓金110萬元。四是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我縣現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面積約為558.89畝,目前已完成35個行政村的村莊規劃的編制工作,20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前期宗地測繪及土地確權工作,總面積44.54畝。現擬12月31日前以租賃方式入市一宗位于靖安縣寶峰鎮周郎村曬網地組,目前正在“兩山”平臺公告。
3.節約集約:2023年我縣獲評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完成省、市土地消化任務1388.88畝,任務完成率101.5%。同時,獲宜春市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和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兩個專項攻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順利完成工業園區倍思家米粉、安寶泰、戈騎磨削閑置、低效用地處置,盤活閑置低效用地面積97.14畝。
(四)圍繞資源保護,提升保護能力與水平
1.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我縣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礦山9個,其中在產礦山3個,停產礦山5個,籌建礦山1個。納入市攻堅行動的3家礦山都已完成方案編制工作,已全部通過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的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驗收工作。
2.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我縣需修復地塊共計41個,面積約1197.95畝。結合前期摸底調查確認需開展生態修復的圖斑,我縣聘請千景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一礦一策,因地制宜”原則進行科學規劃,編制了《靖安縣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方案》,指導工作有序開展,市局已對方案下達批復,目前項目預算已送至財政進行審核。
3.礦政管理。一是開展深入整治規范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行動工作。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對全縣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全面排查,本次排查出來的8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完成水口鄉水口村新立采礦權出讓工作,實現礦業權出讓收益2.4億元。三是推進礦山督察長制度工作。我縣共9座持證礦山,按要求落實7名督察長,共開展督察198人次,發現問題9個,均已完成整改。四是對全縣礦山企業每月開展現場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不按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等問題進行大力整頓,對礦山監管實現全覆蓋范圍核查,從源頭上杜絕越界超深開采、以修代采等違法采礦行為。
(五)加強權益維護和災害防治,深化民生保障工作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編制《靖安縣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對全縣各鄉鎮組織開展汛前、汛中、汛后地質災害巡查排查;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二是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基層防災能力建設項目,該項目完成建設縣級會商決策系統1套,切坡建房評估10處,豎立警示牌164塊,舉行了避險演練20次,培訓基層防災責任人及群測群防員400人次,培訓中小學生18360人,29處(36戶)簡易工程治理已完成自驗。完成璪都鎮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和野外調查工作,現進入室內資料整理與初步研究階段。三是實施中源鄉港口村泥石流避險移民搬遷項目,該項目已委托中源鄉人民政府進行施工,目前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工作。四是廣泛宣傳,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我局與省自然資源廳在仁首鎮聯合開展“第34個國際減災日”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活動;邀請省地質局生態地質大隊專家,先后到中源學校、官莊中心小學、璪都學校和高湖中學等7所學校開展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培訓;開展“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等宣傳活動,通過設置咨詢臺、發放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單和手冊、懸掛橫幅、現場答疑等形式積極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生產有關知識技能。
2.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已完成全縣各鄉鎮400余棟新增農房確權登記工作,17宗集體建設用地測量及地籍調查,后續將繼續對符合集體建設用地的地塊進行確權登記。
3.2022、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及日常變更調查。一是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工作已順利完成驗收。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現已完成上半年監測圖斑外業舉證、內業分析,并對下半年監測圖斑開展外業舉證。二是已完成約333畝耕地日常變更調查,并通過上級部門核查。三是積極推進林地邊界劃定林草濕不一致圖斑園地細化屬性工作。
(六)聚焦服務保障,優化營商服務環境
1.穩步推進不動產登記。完善登記、交易、稅務“一窗綜合受理”窗口,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提供上門服務11次,解決12件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共受理不動產登記業務9360件,累計發放不動產登記證明2756份,不動產登記證書5192本,辦理注銷登記1226宗、查解封登記186宗。
2.全面開展“帶押過戶”。目前我縣一共開展23筆“帶押過戶”業務,其中包括一筆跨行“帶押過戶”,交易金額達到1038萬。今后將逐步擴大“帶押過戶”適用范圍,由“同行”向“跨行”、商業貸款向公積金貸款、個人不動產向企業不動產拓展,更好滿足群眾和企業需求。
3.建設工程項目“多測合一”。從項目創建到項目發布及委托,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式服務,“手把手”式進行操作指導,解決企業從平臺入駐到項目發布及委托的全過程問題。目前,我縣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多測合一”實現率為100%。
4.做好規劃管理及政務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共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30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33份,完成了13個項目的規劃竣工核驗并核發了《建設項目規劃竣工驗收合格證》。到目前為止召開了7次規劃專委會,出具30余份擬出讓地塊規劃設計條件。回復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20余份。
(七)堅持依法行政,提升執法監管成效
1.衛片執法檢查。2023年土地衛片下發監測圖斑509個,違法用地問題47宗,違法總面積148.28畝。目前整改到位6宗,面積7.64畝。
2.其他執法業務。一是立案查處自然資源違法問題16宗,其中土地類違法案件8宗、礦產類違法案件4宗、違規建設類4宗。二是處理上級轉辦、信訪局交辦事項10宗,均已按期回復,未出現違規信訪情況。三是開展鋰資源專項整治宣傳工作,梳理近年來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已在靖安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2宗典型案例,并對轄區內持證礦山企業宣講違法開采典型案例。四是完成自然資源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項目建設點位76個,已開展實地驗收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土地報批壓力大,耕地占補平衡亟待解決。我縣國土面積以林地為主,耕地后備資源少,并且以旅游產業為發展重點,點多面廣,用地零碎,按現有的政策土地報批比較困難。上一輪規劃下達我縣耕地保護目標任務16.9萬畝,“三區三線”劃定后下達我縣耕地保護目標14.23萬畝,存在2.67萬畝缺口。根據我縣耕地現狀,難以全部恢復到位,重點項目占用耕地難以保障。
(二)衛片違法用地整改難度大。通過衛片執法發現,我縣違法用地情況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在于項目建設施工未及時辦理臨時用地、農村污水處理池等設施無辦理手續概念、將征地視為用地手續等情況。在保障我縣重點項目用地的同時,難以兼顧違法用地整改,另外組織拆除恢復進展緩慢,對整改不力的鄉鎮無相應懲戒措施。
(三)土地拍賣市場熱度不高。當前房地產行業運行面臨一定的困難,土地市場的熱度也隨著有所下降,我縣參與房地產用地土地競拍的企業和個人大幅減少,土地流拍較多,導致土地出讓收入較往年有所降低,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四)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層次性不足。國家規劃礦區位于中源鄉和官莊鎮,中源鄉和官莊鎮在縣級主體功能區中已劃定為農產品主產區,并已在國家規劃礦區內疊加能源資源富集區,但靖安縣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主體功能區產業負面清單為縣級層面,未細分至各鄉鎮,會對中源鄉和官莊鎮的礦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三、2024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一)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正風肅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壓緊壓實責任,堅決扛起管黨治黨責任,嚴格履行“一崗雙責”,逐級傳導壓力,把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開展警示教育、紀律教育、家風教育,用好正反面典型,及時通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深入推進作風能力攻堅行動,加強機關廉政文化建設,營造廉潔從政濃厚文化氛圍。
(二)嚴格耕地保護,規范礦政管理。嚴格貫徹落實省廳黨組書記、廳長宋斌赴我縣調研時強調的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國之大者”,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積極宣傳耕地用途管制相關政策,挖掘耕地后備資源,加強后期管護,堅持農地農用,加大對耕地保護的監管力度。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耕地保護考核制度,全面完成耕地進出平衡工作,保障合理的農業設施建設、農村道路用地。全力配合做好礦泉水評價項目招商引資工作,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加快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進度,加大對礦山企業的巡查監督,確保持證礦山企業有序開采,合理利用礦產資源。
(三)加強用地保障,推進項目落實。強力破解占補平衡指標匱乏瓶頸,嚴格執行土地供應年度計劃,全力保障企業用地。做好批而未用土地消化、閑置低效用地的清理處置工作。全面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嚴格實行“多測合一”,完善出讓國有建設用地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 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
(四)從嚴依法行政,強化執法監察。加強自然資源動態巡查,嚴格衛片執法檢查,抓好耕保督察、例行督察和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反饋問題的后續整改,做好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非住宅類問題牽頭工作,加快自然資源智能視頻監控點建設,全面履行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
(五)抓好地災防治,優化營商環境。認真抓緊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穩步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優化測繪管理服務,不斷拓展“不動產登記+N”服務,不斷完善“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持續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擴大“帶押過戶”適用范圍,持續擦亮“靖快登”服務品牌,厚植登記營商環境沃土。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