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自然資源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暨2023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2023年上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本職,主動服務,緊緊圍繞“盡職盡責保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工作定位,用實際踐行“三比三爭”暨“四敢四創”活動,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開創自然資源工作新局面。現將我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強化規劃管控引領
1.編制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正按照上級工作部署有序推進,于2022年12月13日至2023年1月12日啟動為期30天的規劃草案公示;2023年3月9日,完成靖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聽證會;2023年4月3日,完成專家咨詢會;2023年4月27日,通過縣政府第26次常務會;2023年5月6日,通過縣規委會第一次會議和縣委常委會第42次會議;2023年6月29日,通過省廳組織的專家評審會;2023年6月30日,通過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審議。
2.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啟動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經請示縣政府,并批復共九個鄉鎮組織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現九鄉鎮基本完成前期招投標工作并于編制技術單位簽訂合同,編制技術單位均已入場進行前期調研工作。
3.編制過渡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銜接方案。組織編制了靖安縣過渡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銜接方案,省廳于2022年12月30日下達批復(贛自然資函〔2022〕603號),共涉及調整城鄉建設用地布局36.36公頃,過渡期預留規劃建設用地規模10.04公頃。
4.城北新區和城東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目前城北新區和城東南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均已基本完成成果,上半年繼續針對兩個片區的用地布局、道路豎向、排水排污、水系排澇等專項內容進行審查優化。對城北新區水系專項內容由水利局聘請了水規院進行了測算和設計,完善控規中專項內容。
5.“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進一步審查2021、2022年已經專家評審的村莊規劃成果,加強規劃的實操性、落地性,確保編制完成的村莊規劃達到“好用、管用、實用”的原則標準;另外,在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同時推進剩余應編類村莊“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落實通則式村莊規劃全覆蓋。2023年 5月,我縣已有19個行政村完成了村莊規劃的編制工作,20個行政村正在編制村莊規劃。
6.2022年度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工作。結合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在“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基礎上,基于 2021年度城區范圍,開展2022年度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工作,目前已完成招投標工作,已確定江西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為技術服務單位,現正在收集各相關部門上一年度資料。
(二)節約集約用地,保障重大項目建設
1.土地報批。在我縣用地指標和占補平衡指標極為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加大消化存量土地力度、預借市級用地指標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爭取省級用地指標等方式,保障了中源鄉黃家坪旅游公路、滑雪場、南昌交通學院、糧食保障中心倉庫等一批縣域范圍重點項目用地共計514.059畝(目前已下達批復報批面積69.942畝,2023年度一批集鎮已通過廳務會現處于繳費階段,總面積444.1170畝),2023年度二批集鎮在省廳組卷審查,總面積203.6685畝。
2.土地出讓。一是編制《2023年靖安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截止到2023年6月14日,全縣出讓17宗國有建設用地,面積共241810.8平方米(合362.71畝),出讓金共34964萬元。其中城鎮住宅用地8宗,土地面積69429.36平方米(合104.14畝),土地出讓金24742萬元;工業用地3宗,土地面積68405.7平方米(合102.61畝),土地出讓金998萬元;商服用地4宗,面積55106.86平方米(合82.66畝),土地出讓金8461萬元,教育用地1宗,面積42662.3平方米(合63.99畝),土地出讓金653萬元;公用設施用地1宗,土地面積6206.58平方米(合9.31畝),土地出讓金110萬元。二是全面開展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截止2023年6月14日工業園區共出讓工業用地3宗,其中按工業標準地出讓3宗,出讓土地面積102.61畝,工業園區管轄范圍內標準地供應占比100%。
3.批而未用土地消化、閑置土地處置。一是2023年1月份我縣獲批全國第一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目前正在按國家、省、市要求做好示范縣中期評估、后續宣傳等相關工作;二是截至2023年6月15日,已完成市級消化任務870.52畝,任務完成率64.34%。同時,我局將任務進行了分解,即將下發文件至相關鄉鎮及部門;三是啟動了對綠地申飛、工業園區飛尚科技項目閑置土地調查,對工業園區安寶泰、戈騎磨削項目閑置土地處置即將完成。
4.審慎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一是制定了《靖安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方案》以及《靖安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二是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摸底工作。我縣就對有意向入市的鄉鎮進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摸底。經摸排,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面積為308畝,主要分布在中源鄉、官莊鎮、寶峰鎮及三爪侖鄉。三是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發證工作,2023年5月完成中源鄉、官莊鎮、璪都鎮、寶峰鎮等鄉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前期宗地測繪31宗,土地總面積125.81畝,待確權完成后進行發證工作。
5.土地儲備及批后監管。編制2023年度土地收儲計劃,做好項目用地土地供應收儲及批后監管開工、竣工項目用地資料在線錄入工作。完成征收集體土地3宗,面積66畝;收回國有閑置或低效建設用地6宗,面積196.13畝。做好“三項整治”涉及土地儲備工作的整改,制定土地儲備長效管理機制。
6.加強土地開發項目后期管護監管。2022年我縣土地開發項目僅立項建設規模141畝,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新增耕地測量(還未出測量報告),預計新增耕地共計80畝。
(三)夯實基礎業務,不斷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1.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靖安縣2022年度變更調查“一上”數據于2月15日如期完成提交。同時,靖安縣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項目已完成公開招投標,選定了技術服務單位。截至目前,靖安縣2022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已完成國家規定的“二上”成果,后續視國家意見進行完善。
2.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對靖安縣境內的7條河流、1個自然保護區、1個森林公園、2個林場、3個水庫進行登記單元劃定、地籍調查及其他管制信息掛接。截止今年3月底,已完成初步成果,并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調查成果核查會議。目前,我縣已基本完成項目合同內確定的7條河流、1個自然保護區、1個森林公園、3個水庫的初步登記成果并完成成果審核確認,后續將進行適當調整,以待發證。
3.建設工程項目“多測合一”。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式服務,從項目創建到項目發布及委托,“手把手”式進行操作指導,解決企業從平臺入駐到項目發布及委托的全過程問題。加強測繪單位培訓,使各測繪單位真正落實“多測合一”相關要求。截至目前,我縣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多測合一”實現率為100%。。
4.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一是新增農房確權登記工作。全縣已完成5個鄉鎮新增農房確權工作,共計400余棟農房測量及確權。二是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為保障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面排查全縣各鄉鎮集體建設用地數量,通過鄉鎮上報表格數據,全縣共有約470宗集體建設用地。截至目前,已完成17宗集體建設用地測量及地籍調查。
(四)堅守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自然資源保護責任制度
1.耕地保護。一是制定了《靖安縣耕地進出平衡實施辦法》和《靖安縣耕地保護突出問題專項整改方案》;二是加強優質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全縣耕地恢復總面積3234.99畝,各鄉鎮實際上報可恢復面積1311.71畝,完成耕地恢復整改378.45畝。完成10宗設施農業用地的上圖入庫工作,面積50.5695畝。三是加快“田長制”在靖安縣的落地生根。為推行我縣田長制加強統籌協調,以田長制為抓手為全縣耕地保護工作提供進一步基礎保障。
2.深入整治規范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行動。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靖安縣深入整治規范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并印發《靖安縣深入整治規范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二是對全縣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開展全面排查,本次排查出來的8個問題除自然資源部門發現的3個問題正在整改外,其余5個問題都已整改到位;三是完成對全縣所有礦山的測量,正在制作礦山“無人機正射影像套合圖”和“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一是3月初及時下發填報底數并督查礦山企業按時填報提交,統計好全縣礦山基本情況、礦山生產情況、礦山經濟指標、礦山環境等幾項主要數據,3月底完成第一輪審核。二是對水口鄉新立采礦權,我局已聯合水口鄉、應急管理、水利、生態環境、林業等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探勘。
4.綠色礦山建設。我縣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礦山9個,其中在生產礦山3個,停產礦山5個,籌建礦山1個。靖安縣項家地熱水、靖安縣蓮塘昌達采石場、靖安縣仁首鎮遼源建筑用石料礦已通過市級綠色礦山創建第三方評估。靖安縣欣榮鎢礦正在按照第三方評估專家反饋意見進行整改。
5.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我縣需修復地塊共計44個,面積約1237.48畝,修復總費用約1.781億元。結合前期摸底調查確認需開展生態修復的圖斑,我縣聘請了千景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一礦一策,因地制宜”原則進行科學規劃,編制了《靖安縣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方案》。目前旅游公司正在按規定走招標程序,現已完成項目設計方案招標工作,正在組織施工預算財審工作。
6.地災防治。編制《2023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完善縣、鄉、村組、監測員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邀請省地質局生態地質大隊技術人員會同鄉鎮、村組、監測員、基層中心所干部對我縣全部地災隱患點進行了逐一排查,更新完善了地質災害隱患點臺帳,加大防災減災宣傳力度,及時發布地災預警信息。
7.自然資源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按照全省自然資源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推進工作要求,已于4月4日由鐵塔宜春分公司中標,中標金額798.5986萬元。目前正由中標單位對礦山、耕地等區域視頻監控設備選址工作。
(五)聚焦依法行政,守好綠水青山
1.衛片執法檢查。2023年土地衛片下發監測圖斑481個,目前省廳已審核1--4月圖斑119個圖斑填報情況,判定我縣違法用地問題17宗,違法總面積38.04畝(其中耕地17.77畝,含永久基本農田0.19畝)。已整改到位1宗,整改到位面積13.57畝(其中耕地11.68畝)。完成了上級下發的211個耕地流出圖斑的核查工作,面積442.14畝(其中基本農田圖斑20個,面積30.29畝),并按照要求進行了整改或復耕。2023年礦產衛片下發監測圖斑3個,經核實無違法開采問題,已上報省級審核中。
2.礦山監督工作。一是靖安縣水口鄉水口村石嶺建筑用花崗巖礦采礦權于2023年5月21日到期,我局已于5月22日向該公司下發《關于采礦許可證過期停止開采的通知》(靖自然資字〔2023〕46號),督促其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及注銷工作。二是對全縣礦山企業每月開展至少一次的現場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不按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等問題進行大力整頓,對礦山監管實現全覆蓋范圍核查,從源頭上杜絕越界超深開采、以修代采等違法采礦行為。
3.其他執法業務。一是立案查處自然資源違法問題7宗,其中違法占地類2宗、違法開采類1宗、違規建設類1宗、違法占地及違規建設類3宗。二是收到上級轉辦、信訪局交辦等形式的信訪事項8宗,目前均已按期回復信訪人并向交辦單位進行了報告,未出現違規信訪情況。三是開展鋰資源專項整治宣傳工作,梳理近年來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已于2023年3月20日在靖安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2宗典型案例,并對轄區內持證礦山企業宣講違法開采典型案例。聯合中源鄉人民政府在中源學校開展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六)多措并舉辦實事惠民生,提升群眾服務效能
1.穩步推進不動產登記。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審制度,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不斷優化辦事流程和壓縮辦理時限,保證一般登記2個工作日、抵押登記0.5個工作日辦結。截止2023年6月15日,共受理不動產登記業5123件,累計發放不動產登記證明1642份,不動產登記證書2649本,辦理注銷登記754宗、查解封登記78宗。收取并上繳不動產登記費30.17萬元。上半年提供上門服務8次,及時解決7件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2.積極拓展地籍圖可視化查詢服務。以“天地圖”及社會化服務地圖為基礎,依托靖安縣不動產登記移動端網上辦事服務平臺,拓展不動產登記信息在線可視化檢索和查詢服務,企業群眾經身份驗證后可在電子地圖上依法查詢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限制狀況、地籍圖等信息,實現“以圖查房”。小程序開放以后,更大程度提升交易的透明度,滿足辦事群眾登記的個性化需求,便利不動產轉移登記,提高土地管理質量水平。
3.持續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公開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流程圖,簡化繼承人申請手續,推出非公證繼承告知承諾制并刊登繼承公告,探索將遺產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動產非公證繼承登記。減少群眾跑腿次數,縮短辦結時限,降低辦事成本,避免因公證收費而給群眾增加經濟負擔,目前已累計辦理該類業務22宗,為群眾節省公證費用上萬元。
4.全面開展“帶押過戶”。保障在押不動產轉讓依法、安全、便捷,實現“用新貸還舊貸”,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減輕交易風險,簡化二手房交易手續,縮短交易周期,活躍二手房交易市場,促進換房需求加快釋放,盤活市場經濟,同時有效防止“一房二賣”,讓買賣雙方都更安心。目前我縣在建行、工行開展2筆“帶押過戶”業務,今后將逐步擴大“帶押過戶”適用范圍,由“同行”向“跨行”、商業貸款向公積金貸款、個人不動產向企業不動產拓展,更好滿足群眾和企業需求。
5.規劃管理及政務服務。為上門辦事人員做好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共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1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5份,完成了11個項目的規劃竣工核驗并核發了《建設項目規劃竣工驗收合格證》。上半年共召開四次規劃專委會,出具30余份擬出讓地塊規劃設計條件。回復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20余份。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土地拍賣市場熱度不高。受疫情及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我縣土拍市場熱度沒有往年高,參與土地競拍的企業和個人較少,土地出讓收入也隨之有所降低。
(二)衛片違法用地整改難度大。在保障我縣重點項目用地的同時,難以兼顧違法用地整改,另外組織拆除恢復進展緩慢,對整改不力的鄉鎮無相應懲戒措施。另外耕地流出及衛片整改絕大多數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既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改,又不能搞一刀切,不顧農民的利益,導致許多違規行為整改還需要對農民進行補償,鄉鎮政府財力有限,只能對一些容易整改的圖斑進行整改,耕地流出圖斑整改難度大。
(三)不動產登記系統亟需完善。由于靖安縣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系統并非同一家公司建設運維,經常存在互相推諉,協調能力不足的問題,再加之系統老舊問題,導致靖安縣不動產登記數字化進程緩慢。
(四)“稅費同繳”業務進程緩慢。繳稅數據、不動產登記費數據實時交互,實現“前臺一次繳納、后臺自動清分”需要稅務、不動產登記、財政、各銀行聯通系統,實現數據對接,涉及多部門協調問題。降低企業間不動產轉移登記成本問題也需積極爭取財政支持。
(五)生態保護同土地開發補充耕地矛盾程度日益顯著。我縣屬于山區縣,林地眾多,全縣一半以上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通過土地開發產生新增耕地資源非常有限,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日益嚴格,生態保護同土地開發補充耕地矛盾程度日益顯著,通過土地開發補充耕地后備資源嚴重匱乏。
(六)疊加功能類型管控不夠明確。國家規劃礦區位于中源鄉和官莊鎮,在規劃礦區內已疊加能源資源富集區,但中源鄉基本功能分區為重點生態功能區,若基本功能分區的管控要求優于疊加功能類型管控要求,會對中源鄉礦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三、2023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時間節點,加強與各鄉鎮、各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嚴格按照省廳、市局工作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按時完成靖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成果報批。同時,指引鄉鎮做好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結合自身職能,并對規劃內容及數據進行把控。
2.加強用地保障。強力破解占補平衡指標匱乏瓶頸,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嚴格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供應土地,保障中源鄉黃家坪旅游公路、滑雪場、南昌交通學院、糧食保障中心倉庫等一批縣域范圍重點項目落地。做好批而未用土地消化、閑置低效用地的清理處置工作。
3.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一是摸清農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各方主體意愿,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臺賬;二是準備于2023年6月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基準地價專家評審工作,后續啟用集體經營性建設基準地價;三是推動有意向入市的鄉鎮完成村莊規劃的編制工作;四是完成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經縣深改辦審議及下發正式文件相關工作。
4.強化執法監察。及時組織人員開展衛片圖斑核查工作,確保系統填報前完成部分疑似違法用地整改工作,避免在省級層面確定為新增違法用地問題。加強對已備案設施農用地的監管,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防止新增大棚房出現。
四、有關意見、建議
需加大項目資金投入。一是探索推進不動產登記費與稅費合并支付改革,繳稅數據、不動產登記費數據實時交互,實現“前臺一次繳納、后臺自動清分”需要稅務、不動產登記、財政、各銀行聯通系統。二是推動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合同、電子證照等電子材料的應用需要與縣大數據平臺聯系,通過信息共享獲取電子材料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三是開展可視化查詢需建立二三維一體化不動產登記系統,申請項目試點。以上提到的對接系統、信息共享等項目都需要政府經費支持,以加快靖安縣不動產登記數字化改革的進程。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