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防“生命通道”被占用、堵塞現(xiàn)象屢禁不止,影響疏散逃生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為深刻汲取事故教訓,深化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攻堅整治占堵消防“生命通道”等突出隱患問題,堅決防止遏制群死群傷事故發(fā)生,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集中整治占用、堵賽、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問題隱患,依法全面拆除人員密集場所門窗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等障礙物、拆改違規(guī)廣告牌,堅決清理妨礙消防車通行的障礙物,進一步建立健全從根本上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的制度機制、責任鏈條和防控體系。具體工作任務分四個階段:
(一)動員部署階段(即日起至2024年7月6日前)。制定縣交通運輸領域集中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措施,作出部署。向社會廣泛發(fā)布《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消防“生命通道”管理的通告》。
(二)自查自改階段(2024年7月15日前)。局屬各單位、各有關股室發(fā)動單位場所,對照整治重點進行自查自改。
(三)排查整治階段(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局屬各單位、各有關股室組織開展全面排查整治。其中,2024年6月底前,完成人員密集場所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等障礙物拆除以及違規(guī)廣告牌拆改工作;完成消防通道、登高操作場地標線標志施劃和警示牌設置工作;2024年12月底前,完成交通運輸行業(yè)公共聚集場所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工作。
(四)鞏固提升階段(2025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對存在的普遍性、系統(tǒng)性問題進行梳理研究,健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完善確保消防“生命通道”暢通的長效機制。
二、整治范圍
(一)人員密集場所:客運車站候車室;
(二)其他公共場所:辦公場所、項目施工臨時用房、食堂、停車場等;
三、整治重點
(一)占用、堵塞或封閉、鎖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二)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安全出口、疏散門或設置門禁系統(tǒng)的疏散門,未能保證火災時從內部直接向外推開,未在門上設置“緊急出口”標識和使用提示;
(三)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違規(guī)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四)單位、企業(yè)未按照有關規(guī)定施劃消防車通道和登高操作場所的標線、標志并設置警示牌;
(五)在消防車通道上違規(guī)設置構筑物、限高欄、固定隔離樁等障礙物,在消防車通道與建筑之間違規(guī)設置樹木、架空管線、廣告牌、裝飾物等妨礙消防車操作的障礙物;
(六)在消防車通道上違規(guī)設置停車泊位、違法違規(guī)停放車輛;
(七)在采用封閉式管理的消防車通道出入口,未落實在緊急情況下立刻打開的保障措施;
(八)在人員密集場所的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廣告牌等障礙物;
(九)在豎向管井、敞開式外連廊違規(guī)堆放可燃雜物。
四、任務措施
(一)發(fā)動單位場所自查自改。要向社會廣泛宣傳發(fā)布、張貼通告,全面壓實單位場所業(yè)主、使用方或委托管理單位的主體責任,發(fā)動單位場所緊盯9項整治重點,認真開展自查自改,自覺暢通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主動拆除人員密集場所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鼓勵拆改其他場所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廣告牌等障礙物,徹底清理緊向管井、敞開式從v外連廊對方的可燃雜物。
(二)加強行業(yè)領域排查核查。要組織開展本單位場所的消防“生命通道”隱患排查整治,并建立《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隱患問題和整改責任清單》。
(三)狠抓隱患問題整改閉環(huán)。對發(fā)現(xiàn)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現(xiàn)場排查人員應當場反饋并依法督促整改。對交通運輸行業(yè)主管部門難以推動整改的,會同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門共同督促整改。
(四)廣泛開展宣傳警示曝光。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普及消防“生命通道”安全管理常識,引導廣大群眾共同維護消防“生命通道”安全暢通,發(fā)動群眾舉報身邊火災隱患問題和違法行業(yè)。
五、成立領導小組
為切實做好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成立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領導小組。
組 長:劉 嶸 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周向軍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熊宇軍 局黨組成員、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
成 員:舒麗農、閔登湘、涂久平、李百柯、熊宇平、
陳文濤
領導小組負責統(tǒng)籌工作,辦公室設在安全法制股。
六、有關要求
每季度末將階段性進展情況和《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統(tǒng)計表》報局安委辦,2025年11月15日前將工作總結和《兩個清單》《統(tǒng)計表》報送至市局安委辦。
近年來,消防“生命通道”被占用、堵塞現(xiàn)象屢禁不止,影響疏散逃生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為深刻汲取事故教訓,深化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攻堅整治占堵消防“生命通道”等突出隱患問題,堅決防止遏制群死群傷事故發(fā)生,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集中整治占用、堵賽、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問題隱患,依法全面拆除人員密集場所門窗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等障礙物、拆改違規(guī)廣告牌,堅決清理妨礙消防車通行的障礙物,進一步建立健全從根本上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的制度機制、責任鏈條和防控體系。具體工作任務分四個階段:
(一)動員部署階段(即日起至2024年7月6日前)。制定縣交通運輸領域集中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措施,作出部署。向社會廣泛發(fā)布《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消防“生命通道”管理的通告》。
(二)自查自改階段(2024年7月15日前)。局屬各單位、各有關股室發(fā)動單位場所,對照整治重點進行自查自改。
(三)排查整治階段(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局屬各單位、各有關股室組織開展全面排查整治。其中,2024年6月底前,完成人員密集場所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等障礙物拆除以及違規(guī)廣告牌拆改工作;完成消防通道、登高操作場地標線標志施劃和警示牌設置工作;2024年12月底前,完成交通運輸行業(yè)公共聚集場所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工作。
(四)鞏固提升階段(2025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對存在的普遍性、系統(tǒng)性問題進行梳理研究,健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完善確保消防“生命通道”暢通的長效機制。
二、整治范圍
(一)人員密集場所:客運車站候車室;
(二)其他公共場所:辦公場所、項目施工臨時用房、食堂、停車場等;
三、整治重點
(一)占用、堵塞或封閉、鎖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二)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安全出口、疏散門或設置門禁系統(tǒng)的疏散門,未能保證火災時從內部直接向外推開,未在門上設置“緊急出口”標識和使用提示;
(三)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違規(guī)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四)單位、企業(yè)未按照有關規(guī)定施劃消防車通道和登高操作場所的標線、標志并設置警示牌;
(五)在消防車通道上違規(guī)設置構筑物、限高欄、固定隔離樁等障礙物,在消防車通道與建筑之間違規(guī)設置樹木、架空管線、廣告牌、裝飾物等妨礙消防車操作的障礙物;
(六)在消防車通道上違規(guī)設置停車泊位、違法違規(guī)停放車輛;
(七)在采用封閉式管理的消防車通道出入口,未落實在緊急情況下立刻打開的保障措施;
(八)在人員密集場所的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廣告牌等障礙物;
(九)在豎向管井、敞開式外連廊違規(guī)堆放可燃雜物。
四、任務措施
(一)發(fā)動單位場所自查自改。要向社會廣泛宣傳發(fā)布、張貼通告,全面壓實單位場所業(yè)主、使用方或委托管理單位的主體責任,發(fā)動單位場所緊盯9項整治重點,認真開展自查自改,自覺暢通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主動拆除人員密集場所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鼓勵拆改其他場所防盜窗(網(wǎng))、鐵柵欄、廣告牌等障礙物,徹底清理緊向管井、敞開式從v外連廊對方的可燃雜物。
(二)加強行業(yè)領域排查核查。要組織開展本單位場所的消防“生命通道”隱患排查整治,并建立《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隱患問題和整改責任清單》。
(三)狠抓隱患問題整改閉環(huán)。對發(fā)現(xiàn)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現(xiàn)場排查人員應當場反饋并依法督促整改。對交通運輸行業(yè)主管部門難以推動整改的,會同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門共同督促整改。
(四)廣泛開展宣傳警示曝光。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普及消防“生命通道”安全管理常識,引導廣大群眾共同維護消防“生命通道”安全暢通,發(fā)動群眾舉報身邊火災隱患問題和違法行業(yè)。
五、成立領導小組
為切實做好全縣交通運輸行業(y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成立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領導小組。
組 長:劉 嶸 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周向軍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熊宇軍 局黨組成員、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
成 員:舒麗農、閔登湘、涂久平、李百柯、熊宇平、
陳文濤
領導小組負責統(tǒng)籌工作,辦公室設在安全法制股。
六、有關要求
每季度末將階段性進展情況和《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統(tǒng)計表》報局安委辦,2025年11月15日前將工作總結和《兩個清單》《統(tǒng)計表》報送至市局安委辦。
附件:


贛公網(wǎng)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