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春市靖安生態環境局在市局黨組和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我縣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獲評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榮獲全省生態環境系統2023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入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突出集體候選名單。
一、2023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空氣環境質量方面,2023年縣城PM2.5平均濃度17微克/立方米,全市第一;空氣優良率99.7%,同比上升2.2%。
水環境質量方面,2023年我縣4個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全縣水質綜合指數2.8593,全省第九。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2023年全縣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9%,未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考核方面,2022年度綜合考核全省排名第六,考核變化等級為基本穩定。
(二)特色工作亮點紛呈
1.積極推進“局隊站合一”執法體制改革。聚焦“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統籌業務管理、環境監測與執法監管,建立制度13個,開展執法培訓19次,累計培訓人員323人次。組建“生態綠”服務隊,積極入企進村幫扶,開展企業接待日活動15輪次,收集并解決企業難題19個。
2.全面提升應急執法能力。在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基礎上,爭取上級資金200余萬元建成了飲用水源地應急物資庫,建立了全市第一支碧水救援隊,建設了全縣環境應急平臺,開展了無腳本應急演練,完善6項規范性制度,進一步提升應急執法能力。
3.持續創新污水治理模式。2023年完成了我縣污水全覆蓋項目,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70座,配套管網160千米,建立污水處理設施統一運維機制,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智能化運維管理平臺項目建設,提出了靖安生態化、規范化、標準化、資源化污水治理模式,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
1.堅持以黨建為中心,不斷夯實鐵軍戰斗堡壘。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深化黨的政治建設。深入推進主題教育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6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8次,局領導班子上專題黨課6堂,開展宣講5次。舉辦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奮發新征程”演講比賽。學習強國排名保持全縣前列,干部網絡學院學習全員達標完成。二是強化責任擔當,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嚴格黨內組織生活紀律,召開民主生活會2次、組織生活會1次,召開支委會議13次,黨員大會及主題黨日27次。加強黨員培養,全年培養積極分子1名,預備黨員1名,發展對象1名,1名預備黨員順利轉正,2名同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深入開展“三比三爭”暨“四敢四創”活動,制定目標任務256件,已如期完成。黨建政治體檢排查問題4個,主題教育檢視問題7個,黨建巡察發現問題6個,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堅持正風肅紀,抓好黨的作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財經紀律,落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班子成員上廉政黨課3次,組織全體干部到況鐘勤廉文化館開展廉政教育現場教學。開展廉政風險排查,排查問題5個,已整改完成。建立領導班子和股室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廉政防控清單15份,簽訂糾治“四風”問題自查表37份。督促執法人員落實執法和環評審批廉政承諾制度,簽訂承諾書113份。
2.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四塵、三煙、三氣”治理,聘請“環保管家”,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開展專項檢查32次,累計發現問題79個,全部整改到位。加強禁燃禁放管控,新建秸稈禁燒高空瞭望系統3套,累計出動人員6000余人次開展秸稈禁燒巡查。對2022年度鄉鎮秸稈禁燒工作進行考核,累計扣罰60萬元,獎勵20萬元,補助資金19.5萬元。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完成了縣城及石馬水庫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數字平臺項目榮獲第六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江西賽區優秀獎。加大水源保護區巡查力度和斷面水質排查力度,強化涉水重點污染源監管,發現問題11個,全部整改完成。開展北潦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完成入河排污口“三單一圖一方案”,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三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了市里下達的5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認真開展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對22塊地塊進行了聯審,13個地塊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通過了專家評審。積極開展企業周邊耕地污染問題排查整治,共發現問題9個,已完成整改6個,3個正在有序推進。
3.嚴格監督執法檢查,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一是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目前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涉及我縣共100個,已完成整改67個、達到序時進度33個;涉及我縣信訪件28件,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全年受理來信來訪61件,辦結率100%,滿意度100%。全省執法監督幫扶檢查工作共交辦我縣問題76個,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兩打”“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專項執法檢查,開展“零點行動”11次,隨機檢查企業366家次,責令整改企業31家次。立案查處9起行政處罰案件,處罰金額30.2萬元。深入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共排查隱患問題69個,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提高執法水平。以執法大練兵為抓手,組織執法骨干參加知識競賽、案卷交叉評審、監督幫扶、交叉檢查等活動40余次,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4.強化環評指導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超前介入,當好企業“領航員”。修訂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幫助企業更快更精準更高效落戶。提前主動與建設單位聯系,對接環評編制,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指導幫扶全縣重點項目7個,完成項目預審55個,審批環境影響報告16個,環境影響登記備案管理項目158個。二是精準對接,當好企業“護航員”。嚴格執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一窗式綜合受理行政許可41件,業務咨詢85人次,環評機構見面質詢16次,指導企業環評登記表備案158件,窗口延時服務群眾60人次,靖快評好評100%。爭取縣財政20萬元資金聘請專家,提升環評質量。三是全程跟蹤,當好企業“服務員”。組建工作專班,主動對接、高效服務,搭建微信開展對接服務,在線解答重點、難點問題50個。對重點項目環評提供跟蹤指導,為項目建設單位提供政策、技術、信息幫扶,做到審批有速度、服務有溫度。
5.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管。強化對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潦河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監管力度,督促完成九嶺山保護區內違規建設游步道的生態修復;嚴格管控生態紅線內允許開展的有限人為活動,出具征詢意見5個,現場否決1個。二是加大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力度。持續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問題行動,累計發現問題25個,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銷號。三是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完成了“靖安縣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及對策”政務調研課題編寫,聯合水口鄉人民政府在北潦河設立了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
6.不斷加大監測力度,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一是加強環境安全監測。對轄區內水質斷面、入河排污口、重點排污單位及農村污水處理站等開展采樣監測,全年共分析樣品1200份;二是積極開展聲環境質量監測。對我縣102個區域、20個道路交通、8個功能區點位開展噪聲監測;三是全力推進企業自行監測。督促58家企業嚴格按照自行監測方案有序開展自行監測工作,完成任務目標;四是不斷提升監測能力。3人通過了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組織的上崗證考核,開展儀器培訓10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截至目前,持有監測資質項目77項,符合縣級站能力建設要求,達到了能獨立開展轄區內執法監測的能力。
7.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環保意識
一是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開展了“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宣傳教育活動,發放環保知識宣傳資料2000余份,環保袋等5000個。積極參與全省“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比賽,榮獲比賽一等獎。評選了“靖安最美生態人”,舉辦了“低碳生活 變廢為寶”手工制作創意大賽和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環保意識。二是不斷用好政務新媒體。組織參與新聞發布會,在微信公眾號增設“每日空氣質量播報”專欄,不斷增加群眾關注度和參與度。三是加強信息宣傳報道。2023年,CCTV《新聞聯播》1篇,學習強國2篇,中環報3篇,中國環境APP11篇,宜春電視臺2篇。省廳公眾號10篇,宜春市局公眾號70篇。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PM2.5濃度不降反升。2022年PM2.5年均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創有數據以來歷史新低,2023年PM2.5年均濃度17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不降反升。
二是完成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難度大,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因設備采購程序導致進展嚴重滯后。
三、2024年工作打算
1.在講政治守底線上走前列。一是守住紀律底線。聚焦“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打造廉潔示范機關,持續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實實在在抓好理論學習、檢視整改突出問題、辦好惠民利民實事。全面壓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守住忠誠、干凈、擔當的行為底線。二是守好環境安全底線。持續開展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全面壓實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對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施和企業用電監管,切實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2.在攻堅克難上走前列。一是推進項目落地。著力建設靖安縣鄉鎮、縣城(高湖西頭)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利用等項目,大力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項目,爭取上級資金1300余萬元,爭取明年完工。二是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對歷年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及交辦信訪件、市交叉檢查反饋問題“回頭看”,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提升問題整改成效。
3.在創新創特上走前列。一是打造四個基地:打造一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基地。以碧水救援隊為基礎,培育一支立足靖安、服務全省應急隊伍;以靖安生態環境執法與應急實訓基地項目為基礎,建設一個服務全省的應急實訓中心;依托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建設一個服務全市的突發事件應急物資儲備庫;打造一個干部教育培訓教學示范基地。積極整合資源,將生態衛士、大健康產業園等生態資源、綠色產業融為一體,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轉化經驗做法,著力打造好全省領導干部生態文明教育現場教學點;打造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宣教基地。依托水口鄉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九嶺山自然保護區璪都站獼猴、白頸長尾雉監測點,靖安縣潦河大鯢自然保護區等資源,努力打造九嶺山動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打造一個保護區聯合執法實訓基地。設立保護區聯合執法監測點,充分發揮“生態衛士”牽頭作用,建立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不斷提升執法隊伍實戰能力和執法監管水平,實現對自然保護區全方位監管。二是創新機制:創新監管機制。根據《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試行)》要求,充分發揮“生態衛士”牽頭作用,建立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實現對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的全方位監管;創新審批機制。對建設項目環評和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兩個審批事項進行整合,統一組織專家評審,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打造三個示范站點。大力推進中源鄉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爭取大氣專項資金250余萬元,預計2024年7月完成,統籌修繕香田、仁首水質自動監測站,打造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示范站點。
4.在生態環境質量上走前列。一是項目包裝上爭一流。積極出謀劃策,為縣委縣政府謀劃項目6個,其中專債資金項目2個,中央資金項目4個,確保1個入庫項目資金下達,明年建設完成,3個項目早日入庫。二是品牌創建上爭一流。不斷擦亮我縣生態品牌,助力創建國家衛生縣、全國文明城市。三是考核成績上爭一流。嚴格按照全省綜合考核目標任務,重點確保我縣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考核任務要求,推動我縣生態環境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一流。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