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縣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主基調,以“大抓落實、狠抓項目”暨“五抓五提升”為抓手,圍繞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著力優結構、抓特色、創品牌、推項目、美鄉村、富農民,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呈現良好態勢。
一、工作亮點
4月25日,省長葉建春在靖安縣主持召開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3月13日,在全省“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先行區建設工作部署會作典型發言;縣委書記主持召開全縣“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先行區建設調度推進會在《江西改革工作簡訊》上刊登;靖安縣生豬定點屠宰廠屠宰、運輸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生豬案入選2024年全省農業行政處罰優秀案卷名單。
二、榮譽成績
靖安縣被列為全省17個“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先行縣之一,靖安白茶、大鯢科技小院入選國家級科技小院;靖安縣獲評2023年度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優秀等次,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評價靖安縣為“好”等次,位列全省57個其他縣第10名,縣農業農村局榮獲江西省長江十年禁漁“三年強基礎”先進集體;靖安縣被市委評為2023年度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先行示范建設工作優秀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工作優秀縣;農業農村局獲評全縣 2023 年度綜合考核第一等次。
三、措施成效
(一)保障糧食安全著力在“穩”字上下功夫
1.持續穩定糧油保供。全年糧食生產面積、總產預計達到21.13萬畝、8.6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稻面積、總產分別達到17.65萬畝、7.98萬噸。冬種油菜實際完成面積5.099萬畝,比2023冬種油菜5.0006萬畝面積增加0.0984萬畝。
2.全力穩種業謀增產。著力抓好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示范展示面積100畝,展示品種15個。加強種子生產企業、種子銷售門店監管,持續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確保全縣種子市場安全可靠。
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堅決整治耕地撂荒。2023年農業農村部下發我縣2320個疑似撂荒耕地圖斑1.4萬畝,至6月底已全部完成實地核實,其中不存在撂荒面積為0.26萬畝,不可復耕復種面積為0.96萬畝,對具備復耕復種條件的0.18萬畝的圖斑,目前已復耕64.34%。嚴肅整治非糧化。2024年南京局下發的4個“非糧化”圖斑,截至目前,水口鄉兩個圖斑1個正在落實整改措施,1個報自然資源局基本農田處置,官莊鎮的兩個非糧化圖斑已經種植蕎麥完成整改。
(二)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在“干”字上做文章
1.高標農田建設雙管齊下。一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2023年度0.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已順利完成并通過市級驗收并上圖入庫; 2024年度0.34萬畝農田建設(國債)項目改造提升已開工,目前施工進度達70%以上;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7000畝改造提升項目,現已掛網招標,11月底前可開工建設。二是做好項目集中整治。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集中整治辦集中整治統一部署要求,立足部門職責,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整治,共排查出各類問題16件,整改完成率100%。
2.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高效推進。全面完成246個表層樣點、15個剖面樣點的調查采樣、樣品制備、檢測化驗工作,是全省、全市第一個完成表層樣品檢測任務的縣,并在表層樣點外業調查采樣省級驗收中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現已進入成果匯編相關資料收集,土壤類型圖初稿審核階段。
3.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穩步推進。持續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成效,2023年全縣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糞污綜合利用率92.47%,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100%,未發生隨意丟棄病死畜禽現象。積極推進農藥化肥減量,舉辦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化肥培訓班14期,培訓農戶660余人次,累計張貼發放農藥化肥減量宣傳資料5300余份,發放綠色防控物資7000多元,發布病蟲情報12期,針對二化螟等危害,實施“一噴多促”項目,統防統治面積4萬余畝。持續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024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面積826.78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完成500畝安全利用類耕地“臻兩優8612”示范推廣,平均產量達到557.23kg。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依托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和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為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2024年全縣培育高素質農民培訓班4期,培育經營管理型139人,舉辦縣級農技人員培訓班1期,并組織8名農技人員參加省級培訓;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個,遴選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200戶,招募特聘農技員10名,完成“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本科報名3名。同時積極做好2024富硒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實施縣項目建設。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在“破”字上續發力
1.高質量推進白茶產業。2024年全縣茶葉產量87.2萬斤(436噸),其中靖安白茶42萬斤(210噸);茶葉總產值2.88億元,其中靖安白茶產值2.682億元。成功舉辦2024靖安生活節之國家示范森林公園人才賦能茶產業品牌發布會、“享靖安生活·品靖安白茶”開春一日游活動,劉仲華院士受邀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舉辦了第二屆靖安白茶質量評比大賽。通過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團隊合作,制定并發布了《靖安白茶品質標準白皮書》,修改完善了《地理標志產品靖安白茶》和《地理標志產品靖安白茶》省級地方標準。引進劉仲華院士團隊,打造國家級科技小院,籌建專家工作站;與湖南農業大學(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作,設立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科技成果靖安轉化應用中心;與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合作,開展靖安白茶早上市品種性狀對比分析、理化指標檢測等,做好品種登記準備工作。聘請北京天下星農公司全面構建和完善靖安白茶品牌體系,挖掘靖安白茶文化,策劃了“千年凈域 玉葉珍茗”廣告語,將靖安白茶打造成“中國高品質綠茶中的玉葉珍茗”;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提升項目建設,目前寶峰創業園項目已完工、三爪侖創業園項目的已完成主體建筑物地基澆筑,附屬工程已完工、仁首鎮農業種植基地項目已開工;成功申報了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官莊鎮),獲得中央農業產業發展資金300萬元;完成了2025年度地方特色產業“育繁推”一體化能力提升項目儲備、2025年靖安白茶高質量發展項目儲備。注重茶產業人才培訓,邀請國茶大師曾永強老師,舉辦了三期培訓班150余人次,為各鄉鎮管理人員和全縣茶葉從業人員培訓茶葉種植管理、加工、審評、沖泡等;組織茶產業從業人員54人次到福建安溪培訓,考取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2.主推特種水產。一是建好基地。2024年鞏固擴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入庫10個棘胸蛙基地建設項目。年底將達到17個規模特色水產養殖基地,養殖面積達10萬平方。利用上級漁業油補資金,獎補新建、改擴建高標準棘胸蛙養殖基地6家。二是突出保護。做好2024年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開菜漁業增殖放流,全面完成1.8萬尾珍稀瀕危物種增殖放流任務;持續做好江西靖安大鯢科技小院入選國家級科技小院后續工作。
3.強化品牌建設。一是生態農產品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全縣有效期內“兩品一標”認證產品93個,其中:綠色產品9個、有機產品8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另外“名特優新”產品2個;新增特質農品1個(茶立方印象“靖安白茶”)。并有三爪侖綠色食品、深正通產品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和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優質優價精品基地名單,古楠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入選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名單。二是農業品牌宣傳更有力。靖安白茶繼續在2024央視進行廣告宣傳,并參與了“廚王爭霸”宣傳片拍攝;組織推薦“靖安白茶”作為“土特產”參加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線上消費季;并先后組織三爪侖綠色食品、九嶺白茶等參加全國性各類展會5場次以上。
4.強推農產品銷售。2024年1-9月份全縣農產品累計網絡零售額1006.5萬元,增長率全市第2。并積極對接高端商超,組織溪橋農業、三爪侖綠色食品赴南昌對接“黑珍珠”榜單餐廳,溪橋農業2個產品“等天鵝”棘胸蛙、“靖溪”棘胸蛙成功入駐。組織指導三爪侖綠色食品、深正通開展“圳品”申報,現已成功通過專家評審。
5.做強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0家,2024年全縣新培育農業產業化省級聯合體2個(江西友和、江西意蜂),新增涉農主體任務數570家,目前已完成404家。同時,加大農業產業外出力度,全縣農業產業外出招商21次,接待客商來訪30多人次,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農業展會5次,參加省市招商推介會2次,完成項目簽約9個,簽約金額15.13億。
(四)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著力在“領”字上求突破
1.“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加速。及時制定出臺了《2024-2026年全縣“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總體方案》,并明確了培植壯大“1+3”特色產業,串點連線打造3條精品線路、先行村45個的三年總體目標。同時落實了2024年重點任務,即圍繞雷公尖至三爪侖沿線,打造6個重點先行村、10個提升先行村,7個沿線或節點。截至目前,雷公尖鄉長坪村舒家、三爪侖鄉紅星村紙廠、中源鄉合港村北嶺等3個“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先行村已啟動建設,其中雷公尖鄉長坪村舒家、中源鄉合港村北嶺2個先行村預計在12月份可以完工。在9月份的省農業農村廳到我縣調研,對靖安“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進行了詳細考評,考評成績在贛中片區的5個先行縣中排位前列。
2.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加力。2024年44個新農村建設點(省級點15個、自建點29個),“七整一管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目前完成總工程量的95%,預計在11月下旬可以全部完工;同時,印發了《全縣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廣泛持續的專項整治。
3.“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加碼。落實了第二批4家星鄉休閑鄉宿及2023年度帶動農副產品銷售成效突出休閑鄉宿的相應獎補政策;同時,分五5批共安排了37位中高端休閑鄉宿業主或管理人員參加全省休閑鄉宿人員培訓;組織石頭村、隱夏、樸宿、巧遇山莊、云游禪舍等5家高端休閑鄉宿參加全省第三批星級鄉宿評定,獲得五星1家、四星1家、三家3家的佳績。
(五)農村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在“改”字上見實效
1.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縣宅改辦繼續高位推進農村宅改工作,加強農民建房巡查、開展農村違規占地(宅基地)建住宅不正之風整治。今年以來,全縣審批宅基地185宗,縣級開展農民建房巡查共計4次,鄉、村兩級巡查執法765次,并處置信訪2件。并進一步建立健全宅改工作動態發布機制,全年累計發布《靖安縣宅改工作動態》26期。
2.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截至目前,全縣5927座戶廁整改任務已完成整改2085座,完成率35.18%,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4.04%,預估年底基本上可全面完成。
3.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2024年全縣積分制在原有38個行政村示范村經驗基礎上實現全覆蓋,清單制在初步公開基礎上持續深化,鄉村治理流程進一步規范,治理透明度和效率明顯提升,“三治” 融合成效顯著。
4.深入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嚴格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確認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目前全縣已完成105279名經濟組織成員及持有股份(份額)人員信息錄入,打印股權證書32444本。持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扎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在香田鄉白鷺村開展試點,現已完成對全村土地承包現狀的摸底工作。
(六)全力守住安全底線著力在“嚴”字上勇擔當
1.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措施實。一是深入開展“三線預警”摸排行動。2024年新識別36戶122人,截至10月,全縣風險消除率為51.7%。重點抓實“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排查,全縣未發相關問題。強化防貧保險兜底保障功能。落實了2024年防貧保險續簽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共理賠16戶16人92943.34元。二是極力開展產業幫扶。截至目前,2024年中央、省級、縣級財政銜接項目101個,共安排資金4915.68萬元。鼓勵支持脫貧戶(監測對象)發展產業,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157.79萬元,貼息39.60萬元。著力推進就業、光伏、消費幫扶。截至目前,全縣認定就業幫扶車間12家,吸納脫貧戶穩定就業103人。全縣12座村級光伏電站今年累計發電收益32.6170萬元,發電站設置公益崗位吸納人數80人;完成消費幫扶采購扶貧產品407.66萬元。積極推進村企聯建。全縣76個行政村實現了結對聯建全覆蓋,已有78家企業參與到了村企聯建活動當中,截至目前,累計帶動2226人務工,發放工資244.7萬元。
2.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排查細。截至目前,全縣共排查出問題379個,其中集體財務管理不規范問題192個,集體資產家底不清問題69個,集體經濟合同不規范問題79個,集體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問題18個,集體債權債務管控不嚴格問題7個,其他問題14個。目前已完成整改373個,6個問題正在整改,整改率98.42%。發現違規資金371.33萬元,整改完成345.21萬元,整改率92.97%,預計年底將全部整改到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2件。省紀委督導反饋問題11條,已全部整改。
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大。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抽檢和巡查。目前,全縣快速檢測任務1884批次已完成2022批次,定量分析檢測345批次完成322批次,樣品抽檢合格率為100%。并配合完成省第三方監督抽樣10批次抽檢,省第三方風險監測抽樣85批次,市第三方風險監測抽樣56批次。開展日常巡查198次,入網主體巡查覆蓋率為100%。持續深入推進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快承諾達標合格證推廣應用。目前全縣已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360690張,帶證上市農產品713噸,入網主體合格證開具率為100%。持續開展三年專項行動,對11個重點品種加大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力度,大力推廣應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全縣有98家監管對象納入智慧監管平臺管理,“三前環節”規模主體入網監管100%。
4.農業綜合執法態勢嚴。截至目前,全縣開展農資市場巡查40余次,出動執法人員100余人次,出動執法車輛34車次,農資投入品抽樣送檢30個,合格率達100%,農資案件立案4起,結案4起,處罰罰金6200元。持續開展“整治違規垂釣”、“清網行動”、“夜鷹行動”等專項行動,共開展執法巡查62次,出動執法人員186人次,共查處非法捕撈、非法垂釣案件10起,結案10起。開展畜牧執法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共檢查動物防疫場所50家次,辦理了屠宰動物防疫案件2起,其中1起案件被評為全省優秀案件。
5.農業領域安全生產抓得緊。始終堅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了《靖安縣農業農村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靖安縣農業農村領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方案。成立了工作專班,并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縣農林水領域安全生產檢查工作的通知》,聚焦農業有限空間作業、農業機械領域安全等八個方面,細化責任任務清單。截至目前,農林水領域安全生產共派出131個檢查組,檢查企業321家次,排查問題隱患56條,現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存在問題
(一)村莊長效管護機制落實還不夠。環境整治不夠深入,不夠徹底,不少完工的村點仍然存在建筑垃圾不清理、房前屋后亂堆放、空地雜草叢生、雞舍破爛臟亂等現象。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一定差距。“外引招商”效果不顯著。農旅簽約項目較少、金額較低,特別是圍繞三大產業招商成效不佳。“內培主體”進程較緩慢。農業龍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實力不強,產業鏈條短,市場競爭力較弱。農產品線上銷售短板突出,網絡零售額總量偏小。
(三)鞏銜工作信息收集不及時。主要是監測戶就業、收入信息采集不準確等問題,且新發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五、工作打算
2025年,我縣農業農村工作將緊緊圍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目標而持續努力。重點抓好“234”:
(一)扛穩政治責任,守牢“兩條底線”
1.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建立健全糧食生產保障機制,全面落實支持糧食生產政策,確保完成2025年糧食生產面積20.13萬畝、總產8.6萬噸以上的任務;大力發展油菜為主的冬季農業,完成秋冬種面積10.1萬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嚴格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管控“非糧化”,全面完成南京督察局反饋的4個“非糧化”圖斑整改任務。加強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確保0.18萬畝具備復耕復種條件的撂荒地在明年5月底全部復耕到位。
2.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深入開展防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抓實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準化幫扶,做到“應納盡納”,防止“體外循環”,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收入信息動態監測、幫扶救助。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持續關注幫扶政策落實到人到戶情況,切實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
(二)堅持創新驅動,做實“三大產業”
1.主導白茶產業。重點從以下入手。擴面積。2025年全縣力爭新開發茶園1000畝,茶葉總面積達到6.18萬畝,其中靖安白茶面積5.48萬畝。抓項目。加快推進靖安白茶“育繁推”一體化項目實施,全力爭取江西省2025年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提品質。積極爭取注冊“靖安早白”證明商標;建設靖安白茶早上市品種扦插育苗基地3畝。培主體。力爭將縣鄉投公司打造成國家級龍頭企業,同時加大外引內培力度,積極引進或培育1家茶產業知名公司。建市場。爭取省、市支持,謀劃建設贛西北茶葉批發市場。強監管。加強茶園投入品管控,鼓勵有條件的茶企開展食品生產許可認證(SC);引導無生產資質的茶企進入茶葉加工中心統一加工。搭平臺。利用現有可視追溯系統,在靖安茶葉加工中心建立靖安白茶產業數字信息化平臺。
2、突顯特種水產。加大養殖基地建設,充分利用江西大鯢科技小院及棘胸蛙科技小院,加強政府、科研院所、養殖企業聯動,進一步擴大靖安大鯢及棘胸蛙繁養規模。做好2025年新增漁業儲備項目預申報工作,支持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支持特種水產養殖,提升設施漁業基地建設,完善相關養殖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水產品總產量。積極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成立棘胸蛙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
3.提升食用菌種植。以三爪侖食品為龍頭,做精做優靖安三爪侖香菇、木耳這個“土”產業。2025年,推進28畝菌棒廠正式投產,實現日產2萬棒產能,全縣食用菌規模達到100萬棒;同時,聚力優化提升全縣食用菌產業結構,縱向拉長食用菌產業鏈至精深加工層級,發展休閑烘焙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等更多細分門類;大力推進“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電商”經營模式和“集中制棒、分散出菇”生產模式;積極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協作,引進食用菌太空育種技術,培育羊肚菌、竹蓀等優特品種。
(三)堅持統籌謀劃,狠抓“四大重點”
1.全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一是以“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為目標。重點是連線打造璪都--官莊--中源避暑康養精品線路,著力開展合港村部至垴上村白沙坪公路沿線、官莊鎮塘埠村隧道口至中源鄉集鎮公路沿線環境提升,建設15個左右“四融一共”先行村。二是以村莊整治建設行動以抓手。完成37個左右新農村建設點(省級點18個)“七整一管護”項目建設任務。三是以村莊環境長效管護為紐帶。進一步健全完善管護機制,著力加強對農戶“門前三包”職責和管護隊伍管護職責的日常督查監管,有效解決衛生保潔、門前“三包”、菜園圍擋、家禽散養、污水橫流、破舊棚舍、路域環境等突出問題;扎實推進“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建設。三是以“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突破口。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全面落實落細各項扶持政策,力爭鄉村民宿總數達到1000家,新增創建5家星級鄉村民宿。
2.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一是加強“外引內培”。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2025年力爭培育出4個超億元龍頭企業(合作社),形成1-2個全國有地位的“土特產”特色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錨定三大產業,深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目標化、清單化精準招商,營造良好環境,吸引更多靖商回鄉投資興業、靖才回鄉創新創業。二是做法電商銷售。繼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培養農村電商骨干人才,鼓勵更多的優質農業主體從事電商銷售工作, 2025年力爭全縣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爭取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率保持50%以上。
3.全域推進綠色生態農業。一是做亮休閑農業。積極開展休閑農業企業(園區)創評活動,組織我縣有特色的休閑農業企業(園區)參加星級企業(園區)創評及創建。推出特色的休閑農業企業(園區)進行宣傳,打造旅游休閑特色,提升我縣鄉村旅游在全省的影響力。二是做強生態農業。持續續開展年度畜禽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積極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深入推進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和農產品抽檢頻率,確保農產品質量率100%;力爭有效期內“兩品一標”認證產品凈增2個,達到95個。三是做優富硒農業。2025年,全縣富硒基地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其中千畝示范基地5個以上。新增富硒認證2個,富硒核心標準化基地1個,富硒產業市級示范基地達24個,市級富硒龍頭企業達6個,宜春宜品品牌產品達4個。
4.全力實施農業農村項目。一是積極謀劃中央預算內儲備項目。圍繞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棘胸蛙種苗繁育,謀劃申報靖安縣棘胸蛙苗種繁育項目、靖安縣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中央儲備項目2個,項目預計總投資10726萬元。二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項目。運用“1+N”項目管理機制,持續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定期調度資金撥付率、開工率等。加強項目儲備,按照“村申報、鄉審核、部門審查、縣審定”基本程序,2025年儲備項目134個,涉及資金7316.42萬元。三是加快實施上級下達補貼資金項目。精心組織實施好上級下達的“四融一共”示范村、靖安白茶“育繁推”一體化項目、農村廁所革命、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等項目建設,預計資金2.36余億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