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縣農業農村局堅決落實中央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三拼三促”,抓實“四個一等”,緊盯“1+4”重點任務,扎實推進全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助推“雙一流”靖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功列入全省首批“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先行縣,獲評2021年度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先進單位,靖安白茶、靖安娃娃魚先后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大大提升了靖安知名度,尤其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對“江西大鯢”的“兩個首個”認定,將“江西大鯢”靖安娃娃魚保護工作成效提高到國家層面。現將半年來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堅定壓實農業基本盤,穩糧保供見實效
1.全力穩定糧油生產。及時制定全年糧食生產實施意見,大力宣傳國家惠農政策,引導支持種植戶發展雙季稻生產,全面完成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1.03萬畝建設任務,超額完成省市下達早稻生產任務,總面積達到39253畝,并落實中稻種植面積9.65萬畝。加大油菜田管力度,確保油菜豐收,全縣春熟油菜收獲面積45604畝,比去年同期44801畝超803畝,產量較上年增長3%以上。加強“菜籃子”生產能力建設,推動設施蔬菜擴面增效,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50畝。大力推廣先進農機具,提升農機化水平。辦理農機購置補貼85臺套使用中央補貼資金 126.574萬元,省補貼資金19.455萬元,合計146.029萬元。
2.加快生豬復產增養。重點是結合春防工作,加強了非洲豬瘟疫情排查。全縣開展集中免疫期間共發放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20萬毫升、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2萬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2萬頭份,免疫生豬3.39萬頭、家禽53.88萬羽、牛0.208萬頭、羊0.34萬頭,免疫密度達100%。印發消毒技術手冊690份,出動技術人員消毒滅源289人次,消毒面積48.32萬平方米;同時加強泔水監管。向全縣50家生豬養殖場發放禁止泔水飼喂告知書50份,簽訂禁止泔水飼喂承諾書50份;動物疫病監測到位。2022上半年我縣排查非洲豬瘟疫情場點1542次,排查生豬28.41萬頭(次);檢測口蹄疫抗體血清725份,合格數為713份,抗體合格率達98.34%;監測高致病性禽流感抗體血清650份,合格數為637份,抗體合格率達98%。目前,全縣生豬存欄3.458萬頭,較去年同比增長11.71%;能繁母豬存欄3679頭,較去年同比增長29.86%;生豬出欄3.78萬頭,較去年同比增長15.85%。規模養殖場(戶)保有量穩定在14戶以上。
(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群眾獲得感,農產品安全有保障
1.抓實抓牢農產品安全。緊緊圍繞新增5個“兩品一標”產品任務指標,密切跟蹤到期或即將到期產品續申請,加大對新產品的申請工作力度;同時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積極宣傳培訓企業“合規寶”“巡檢寶”等新的農產品質量監測技術措施,不斷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了密集巡檢,對蔬菜、水果、禽蛋等農產品進行了600多批次定性檢測,200多批次定量檢測。“三品”認證持續推進,今年全縣已新增申請認證大米、野生獼猴桃、野生竹筍等多個產品。目前為止,全縣有效期內認證產品9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4個、有機產品85個。
2.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辦分兩個工作組在山上片山下片督促項目建設進度。5月初順利完成2021年度上級下達的1萬畝建設任務,共平整田塊5030畝,修建渠道75650米,機耕道51450米,并配套建設了一批橋涵閘等建筑物,方便了農機耕作,保障了農田排灌。2022年項目通過招投標確定順風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為中標設計單位,并已經入場開展勘測設計工作。重新開展2021年度專項債券申報,并于5月成功發行,籌集建設資金1716萬元。
3.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資源化利用。一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指導養殖戶開展標準化升級改造,完善糞污處理設施,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開展糞肥科學就地就近還田利用。2022年上半年畜禽糞污設施裝備配套率100%,資源化利用率100%。二是開展水產養殖整治行動,開展蛙類養殖違法違規用藥專項整治行動,穩妥推進禁捕退捕工作,制定了《2022年江西潦河大鯢自然保護區禁捕退捕暨打擊非法捕撈工作工作要點》、靖安縣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監測運行工作方案、2022年度長江修河站靖安縣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方案,擬建三個監測點并與九江市農業科學院(長江修河站)簽訂建站協議。三是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舉辦了一期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和安全用藥技術培訓班,培訓人數50人次,開展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在仁首鎮石下村建立了1個白茶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和1個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面積分別為800畝、1200畝,免費發放太陽能殺蟲燈147臺等綠色防控物資。組織開展化肥減量春季行動,縣鄉兩級共舉辦技術培訓10期,培訓人數482人次,完成取土化驗223個,落實田間試驗6個,發放施肥建議宣傳畫10000份。四是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753畝受污染耕地的撒施生石灰土壤調酸工作,香田村142畝早稻已經完成第一次葉面阻控劑噴灑(分蘗盛期)。
(三)聚焦“1+4”重點工作,三大產業有突破
1.聚力做強“精致茶”。將全年目標任務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要求各鄉鎮在6月15日前,將實施主體和山場面積登記成冊;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對新開發茶園項目資金支持,從種植、銷售等環節予以補助。對白茶銷售店鋪進行整體形象設計和統一特色門店招牌,打造集干茶銷售、茶文化展示、宣傳推廣、品茶休閑一條街,對進駐茶交易市場交易、經營的茶企和種植大戶優先享受政府各項財政扶持政策。加大白茶推廣宣傳力度,靖安白茶央視廣告宣傳已于2季度上視;與上海“億畝茶園”項目合作“名人茗約”,茶仙子下午茶直播間里已上線。
2.全力做特“精品鯢”。靖安娃娃魚保護與利用國家專債項目(1.03億)已通過省專家評審,現已進入實施階段;五個娃娃魚繁殖基地建設項目資金120萬元已落實到位,并正在抓緊實施。確立了以靖安大鯢研究所為中心的全國第一個大鯢種子資源保護示范區,并投入專項資金13.5萬元完成了3個水生生物監測點建設工作;5月份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對“江西大鯢”的“兩個首個”認定,將“江西大鯢”靖安娃娃魚保護工作成效提高到國家層面。制定獎勵措施,積極開展產業招商,制作了靖安農業招商手冊,將娃娃魚加工作為重點項目來推介;完成了全縣各旅游景點及游客集中點大鯢食用加工點店布設,并對專業從事娃娃魚(大鯢)特色美食的餐飲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高標準打造以娃娃魚文創科普基地、娃娃魚研究所科研基地、大杞山野外基地為主的精品路線。
3.著力做實“優質果”。明確重點工作任務,逐一與鄉鎮、實施主體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完成時限,并加強工作調度,堅持一周一報。落實扶持政策,落實了31萬元母本園項目扶持資金、10萬元和緣生態園新建椪柑設施大棚獎補資金,并爭取了省級現代農業專項資金75萬元。優化品種。完成雙溪鎮新建200畝紅美人柑橘設施果園,香田鄉擴建20畝靖安椪柑母本園和培育1萬株優質椪柑苗木建設任務,5個柑橘采摘游基地提升工程以及與省農科院園藝所合作共建椪柑科研示范基地項目正在全力推進。
(四)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健康農業大發展
1.大力做旺“硒產品”。重點圍繞白茶、水稻、竹筍、禽蛋4大產業,積極植入健康元素發展富硒產業,2022年新增市級富硒示范基地6個,全縣累計達到14家,完成富硒白茶生產2600畝,開展竹筍富硒檢測47份,落實宜春(富硒)大米種植基地3000多畝。
2.繼續推進中藥材。到目前,全縣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0.3409萬畝,累計達到3.4128萬畝,總產量0.76萬噸。主要分布在高湖、水口、寶峰、羅灣、璪都等鄉鎮,品種有瓜蔞、黃精、吳茱萸、崗梅、枳殼、青錢柳等,中藥材生產主體發展到36家,其中千畝種植基地1個,并建立1個225畝黃精育苗基地。
3.做大做強休閑“鄉村游”。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重點是加大投入新建有機農場、特色農莊、科普展示等觀光點。開發以靖安白茶、椪柑、皇菊、毛竹筍干、小竹筍干、香菇、黑木耳、等為主的休閑旅游系列農產品,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鼓勵廣大農戶參與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提升我縣鄉村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推動“鄉村游”的品牌不斷引向深入。
4.發展水產健康養殖。開展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工作。建立3個示范點,分別是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示范面積260畝,梯田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示范面積100畝,陸基圓桶養殖技術示范模式,示范16個桶,規模770立方米;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面積1000畝,并改造雙溪鎮大橋村秋源組養殖基地及周邊池塘120畝。
5.加強農產品品牌創建。著力做好靖安白茶區域公用品牌廣告宣傳對接,提高靖安白茶影響力和知名度。“靖安白茶”在中央廣播電視臺廣告宣傳城于4月1日正式投放;同時,配合廣東衛視《從農場到餐桌》攝制組完成靖安白茶區域公用品牌宣傳的踩點與策劃,做好靖安縣農旅產品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對接,指導7家企業和協會開展2022年江西省農產品品牌評價申報工作。
(五)強攻農業數字經濟,助力“一號發展工程”
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促進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農業經濟轉型,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自動化水平。抓項目,探索村莊長效管護新機制。投入項目建設資金240多萬元建設“5G+長效管護平臺”,平臺建成運行至今,及時處理村莊管護事件19000多件,處理率、好評率達99.7%,在村莊長效管護運行機制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抓安全,持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累計投入200多萬元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對農產品產前、產中過程進行全面追溯。目前,全縣已有95家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入網納入監管。抓示范,開展農業物聯網基地創建。江西九嶺白茶開發有限公司納入省級物聯網示范基地(企業),該基地通過推廣運用視頻信息和傳感技術,加強對茶園空氣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肥力等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六)建設整治雙管齊下,鄉村建設再提升
1.高標準推進新農村建設。印發《全縣2022年度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2022年度新農村建設村點39個,其中省點2424全、自建點15個。現各新村點均成立了理事會,正發動村民籌資投勞和討論村莊整治建設規劃,項目預算也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審批,中源鄉已作為全省數字鄉村5G+長效管護平臺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參觀點。
2.嚴要求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開展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及時組織系統錄入,全縣34315戶農戶建有廁所24355個,其中問題廁所13551個,占55.64%,其中所有閑置旱廁于3月底全部拆除或填埋到位,且今年全縣問題戶廁整改示范村(組)建設任務40個,并于4月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全縣污水治理全覆蓋項目共涉及97個建設點,目前11個鄉鎮均已開工建設。
3.規范“十個一”“八個有”示范建設。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建房管理助推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建設的實施方案》,在全縣11個鄉鎮挑選了13個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政村打造規范農村建房管理助推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建設示范村,并對示范村開展了一次調查摸底,對照《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建房管理助推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建設的實施方案》詳細了解示范村的短板弱項,同時制定了全縣進一步規范農村建房管理助推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建設工作調度機制。
4.穩步推進宅基地改革宅基地改革。做到抓規劃,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堅持村莊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村莊建設規劃“三規合一”,統籌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突出鄉村風貌、人文傳承,精心編制村莊規劃,完成對77個行政村的村莊規劃評估,并將村莊分為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四大類,實現村莊建設“一張藍圖”管理。抓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大提升。自開展以“三拆一改”為主的農村環境整治攻堅行動,全縣11個鄉鎮已完成宅改“三拆一清”8788宗,面積377179.98㎡。其中,退出或拆除主房677宗,面積67231.81㎡;退出或拆除附屬房3383宗,面積123245.39㎡;拆除違建、簡易棚728宗,面積26702.78㎡,有力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抓示范,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堅持推動宅改與鄉村治理緊密結合,在全縣打造了22個鄉村治理示范村,積極發揮村民理事會在宅基地改革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出了一條適合靖安縣農村社會治理的“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新模式。
(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扎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積極認領3個方面13個問題,并科學制定了19條整改措施。充分發揮縣鄉二級產業指導員隊伍和縣級產業發展專家的作用,組織相關專家深入11個鄉鎮,對前期摸底有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有意愿的脫貧戶進行一對一點單式培訓,目前已培訓39人。積極協調保險機構簽訂了靖安縣農業幫扶產業一攬子保險協議,讓幫扶產業保險更好地發揮保障作用。
(八)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助力“一號改革工程”
1.錘煉一等干部隊伍有舉措。抓干部素質促提升。開設干部“雙周”課堂,實施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行動計劃,進行了土壤測土配方、農產品質量安全、動物防疫、農村宅基地改革、農業物聯網等知識培訓,促進干部專業領域能力提升。抓課題調研促提升。聚焦群眾和服務對象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研究梳理出鄉村振興“十個一”“八個有”、提振椪柑產業、娃娃魚保護與開發、農產品品牌建設、美麗宜居示范縣鞏固提升、白茶產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富硒產業發展這九個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所需、改革所急、農民所盼的重點課題進行調研;抓頑疾整治促提升。在全局范圍內開展“怕、慢、假、庸、散”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研究制定了《靖安縣農業農村局“五治”專項作風整治行動方案》,明確了工作職責、任務及措施;開展了問題排查,通過群眾舉報和股(站)自查等形式共收集到“怕、慢、假、庸、散”方面問題線索15條,立行立改10條。并對查找的問題建立整改清單,定期跟蹤問效。
2.推行一等工作標準有機制。完善正向激勵機制,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和完善局正向激勵機制,具體從政治上關注、生活上關心、精神上鼓勵等方面開展激勵。2022年4月以來,先后推薦了張曉泉、萬闖、羅小紅、施昕4名干部晉級或提拔,通過干部大會推薦年度考核優秀干部人選,充分體現了正向激勵機制的覆蓋面,讓真正能做事、愛做事的干部獲得應有的榮譽。落實責任清單機制。對股室之間權責交叉、權責不清問題進行全面摸排,重新下發局科級干部分工文件和局各股室職責和人員分工安排等2個文件,對各股室職責進行了梳理,理順了不同股室、崗位之間的職責邊界,確保邊界清、職責明、關系順。推行閉環工作機制。嚴格執行“13710”機制,凡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交辦的事項、作出的批示,必須在一天內研究部署,三天內反饋工作進展情況,一般問題一周內辦結,復雜問題一月內辦結,所有事項都要跟蹤到底、銷號清零,讓以快取勝、以快求效在全局蔚然成風。對列入全縣“1+4”重點調度的娃娃魚、白茶、椪柑等三大產業及全縣15項重點工作的,均建立了“施工圖”,按月明確目標任務、牽頭領導和責任股室、責任清單、完成時限,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3.落實一等工作舉措有行動。優化環境助農企。一是梳理了本單位全生命周期準營階段高頻事項3項:農藥經營許可、獸藥經營許可證核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核發,已編制接待指南。二是制定政務服務“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方案,對全局審批服務職能進行整合,并統一歸并到行政審批服務股;積極宣傳靖快評和事評和事事宜人小程序,目前收到評價280余條,非常滿意279條,不滿意1條,對不滿意的1條已做出回復解釋。三是落實駐企專員制度,對全縣19家省、市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派駐掛企領導,開展企業幫扶、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已經惠企政策宣傳。共收集企業困難13條,協調幫助解決問題11個。組織江西海益園農業有限公司申報省級田園綜合體項目并獲得通過。深化改革抓落實。一是繼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了2021年度清產核資系統填報工作。二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貫徹落實好《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方案》、《靖安縣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措施》,充分調動新型主體流轉土地積極性,提高土地流轉率。人才培育促振興。申報事業單位公開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3名;申報招入農業定向生6名,通過電視媒介、張貼宣傳單和海報等宣傳形式,今年報名考生達到72名。組織開展了農村實用人才、高素農民培育、2022年農業大講堂下基層宣講調研工作,完成了2022年靖安縣高素農民培育調研報告,并先后制定了《靖安縣2022年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實施方案》、《靖安縣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實施方案》。
4.涉農領域掃黑除惡有成效。截至目前,共收到行業亂象舉報線索42條,辦理非涉黑涉惡行政案件20起,罰沒金額32850元,其中涉嫌違法犯罪案件2起,已移交;收到信訪件7起,均妥善解決。著力提升掃黑除惡斗爭執行力。聚焦深挖整治、長效常治兩條主線,建立健全線索流轉機制,先后出臺了行業長效機制文件10個;圍繞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農資市場管理秩序、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豬屠宰監管和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等5個重點,對照“打、防、管、建”四項任務,深入摸排問題線索、強化常態監管打擊、健全落實長效機制,推動行業領域整治取得實效。著力提升掃黑除惡群眾獲得感。截至目前,全縣共出動執法人員120余人(次),執法車輛16余輛(次),檢查企業門店105余家(次),整頓市場6個(次)。立案9起,結案7起,其中農藥案件1起,獸藥案件1起,種子案件1起,漁政案件6起。共完成抽檢農資樣品20批次,其中種子樣品2批次、化肥樣品8批次、飼料樣品4批次,農藥6批次;送樣的17批次樣品無質量問題,還有3批次在送檢中。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十個一”“八個有”建設推進還不夠。“十個一”“八個有”建設任務重、內容多,涉及部門廣,且上級考核嚴,且由于工作屬多頭管理,工作協調難度也較大。
(二)“1+4”重點調度工作推進效果不夠理想。娃娃魚、白茶、椪柑等三大產業列入全縣“1+4”重點工作調度,從前階段完成情況看,整體標準還不高,推進效果不夠理想。2個專項債項目銜接、推進還存在一些梗阻。
(三)農業執法力度還需加強。農業執法隊伍正式組建并開展工作,從目前情況看,執法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需進一步充實。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發力,錨定目標,奮楫爭先,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一)比學趕超再鼓勁。一是在對標先進方面。適時組織赴橫峰開展對標學習,對照在思想解放、改革創新、作風效能、服務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根據職能分工開展對標分析、對標整改。二是在調研評比上。在進一步完善調研工作資料、開展實地考察調研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討論、征求意見建議、調研評比活動。三是在素質提升上。以“錘煉一等干部隊伍”為總目標,著眼于增強干部“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針對干部的短板和弱項,多形式、多途徑提升干部能力素質,通過適時組織干部外出學習考察,更好地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更新理念。
(二)擔當實干再加力。一是狠抓作風頑疾整治。將對照問題清單,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確整改內容,措施、責任人和整改時限。二是細抓評價排隊活動。持續抓好“事事宜人”和“靖快評”小程序宣傳,結合相關活動做好惠企政策匯編的解釋宣傳工作,深入開展“新官不理舊賬”問題線索的摸排工作。
(三)爭先創優再進位
1.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是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作為鄉鎮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高質量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權重,進一步明晰職責,督促發揮好宏觀指導作用,統籌各村協同推進。二是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流轉,規范流轉合同簽訂程序,完善縣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監督平臺。三是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著力抓好2021年度項目驗收、審結算,爭取在6月底完成縣級自驗,同時做好2022年度項目的前中期工作,按照“三進三出”要求加快設計定稿,爭取6月底完成縣級專家評審。
2.全力助推城鄉功能品質提升。一是加快新村點村莊整治建設步伐,力爭在10月底提前完成各新村點“七整一管護”建設任務;二是高標準做好全省數字鄉村5G+長效管護平臺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中源鄉參觀點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會議圓滿召開;三是強化“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軟件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日常管護機制、運維考核機制、積分兌換機制等。四是抓好“十個一”“八個有”示范村創建工作,加大宣傳和督查力度,逐村逐項對標目標任務,查找短板,大力推進,確保完成建設任務。五是做好農村問題戶廁長期整改工作,督促各鄉鎮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整改任務。
3.聚力農業創品牌揚優成勢。一是娃娃魚產業方面。抓緊完成娃娃魚保護與利用項目專項債券額度資料補充,加快靖安縣娃娃魚研究所高標準改造提升工程規劃,完成“靖安.鯢好”為主題的宣傳片拍攝工作。二是白茶產業方面。制定《關于推進靖安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完成50畝靖安白茶苗木繁育扦插,舉辦好第五屆“靖安白茶香天下”茶文化攝影大賽,組織好2022年茶葉品質評價茶樣選送工作。三是柑橘產業方面。加快省農科院園藝所商議好合作,推進柑橘科研示范基地項目建設,督促香田果業公司盡快完成母本園保護工程及附屬設施建設。四是富硒產業方面。重點圍繞茶葉、大米、禽蛋、竹筍、中藥材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同時加強技術指導與培訓,強化富硒產品認證。大力扶持富硒竹筍產業發展,通過增植富硒竹筍示范基地,引領富硒毛竹筍加工業企業發展,推動全縣的富硒竹筍產業開發。五是品牌建設方面。積極跟進“贛鄱正品”品牌認證工作,督促指導三爪侖、友和、意蜂三家企業加快實施“贛鄱正品”品牌建設項目,力爭今年有2家企業產品入選“贛鄱正品”。
2022年6月20日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