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啟動之年。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農業農村局堅決落實中央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盯年初既定目標任務,切實履行好農業農村部門職能使命,努力推進靖安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現將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及2022年工作打算匯報如下:
一、全年重點工作主要成效
(一)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1.糧油保供取得突破。一是糧油生產穩定。今年我縣糧食生產呈現面積、總產雙穩定格局,糧食面積21.5537萬畝、總產93770.9噸,水稻種植面積186744.75萬畝,總量85641噸。糧食生產面積比市政府下達任務20.27萬畝,超出1.2837萬畝,總產超0.717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5331畝,總產7759噸,比與去年增11噸,比上年增產2%;二是生豬復養有新進展。全縣生豬存欄3.25萬頭,較去年同比增長363.62%;能繁母豬存欄2850頭,較去年同比增長108.03%;生豬出欄5.96萬頭,較去年同比增長23.12%。三是“菜籃子”有保障。全年完成播種面積3.6萬畝,并安排設施蔬菜發展項目資金31萬元, 并全面完成1100畝建設任務。
2.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一是白茶產業增效。今年茶葉種植面積已達5.37萬畝,開采面積4.6萬畝,比去年新增1000畝,其中:白茶種植面積4.52萬畝,開采面積4萬畝。2021年春茶產量達到390噸,較去年相比新增 5噸,其中:靖安白茶180.5噸,普通綠茶196.5噸,紅茶13噸,茶葉總產值預計2.2億元;二是特種養殖擴面。培植特種水生養殖企業21家,其中大鯢養殖11家,棘胸蛙養殖8家,黑斑蛙養殖2家,水產養殖面積2.07萬畝,總量達到1萬噸。三是中藥材富硒產業發展加速。完成中藥材種植3.07萬畝,同比去年新增0.25萬畝,新增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1.4萬畝(含0.5萬畝竹筍基地),超額完成縣下達1萬畝任務;新增市級富硒示范基地6個,認證富硒產品3個,涉硒企業達到32家。
3.農旅結合加速推進。目前我縣有一定規模、有較大影響、有一定特色的休閑農業企業(園區)達到160家,比去年新增4家,其中休閑農業園區16家、休閑農莊12家、農家樂132家;江西省美麗休閑鄉村2家;江西省星級農家樂2家;省級田園綜合體一家; 2021年全年接待省內外旅游人數45萬多人/次,收入達7485萬元,休閑農業綜合產值突破5億元。
4.農業品牌持續唱響。“靖安白茶”成功參加央視廣告宣傳和南昌火車站、高鐵、地鐵等陣地宣傳,入選2021江西農產品“二十大區域公用品牌”,連續三年入選,品牌價值14.22億元。江西省友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友和米粉大米”、江西三爪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三爪侖蔬菜大米”江西九嶺白茶開發有限公司的“九云茶葉”江西意蜂實業有限公司的“心愿果品”,榮登2021江西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百強榜”,4個企業產品品牌同時成功入選“贛鄱正品”,獲獎(認證)品牌數量位居全省前列。綠色有機進程加速,截至12月底,全縣完成“三品”認證86個,“三品”認證面積27.14萬畝。全力打造“靖品-靖安生活館”品牌,現有富硒白茶、富硒皇菊、富硒大米、高山茶油、農家蔬菜5個農產品供應基地,合作基地二十余個,“靖安生活館”在南昌開設門店3家、縣城直營店2家。
(二)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入
1.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全縣完成“三房”整治 1224宗,面積32519.43㎡,完成率達92.6%,剩余97 宗在12月底可全面完成。堅持落實農民建房季度巡查,截至目前,巡查農房192宗(涉及2020年農民建房62宗,2021年農民建房130宗)。全縣受理農民建房申請437宗,審批391宗。
2.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制定了《靖安縣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措施》,并聯合下發了《靖安縣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金融支持操作細則》指導全縣集體經濟發展,落實發展集體經濟的金融扶持措施,全縣安排縣鄉兩級財政風險擔保金及貼息資金500萬元。二是完善提升產權交易平臺。學習高安、新余模式,協調縣農業公司與土流集團江西分公司進行了相關合作洽談,完成了《組建合資公司建設運營靖安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實施綱要》草擬工作。
(三)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1.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大力開展美麗鄉村、美麗生態、美麗民宿三大專項提升行動,推動鄉村建設走深走實。一是繼續開展村莊整治建設,圍繞“四建三治一管護”,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470萬元,建設49個新村點(其中省級村點24個、自建點25個,涉及農戶3208戶、村民9924人),11月底全面完成任務。二是深入推進美麗宜居示范縣建設,高質量規劃建設三坪龍頭坳至垴上白沙坪至集鎮10公里美麗宜居示范線、北嶺高端精品民宿村和坳里等1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以及沿線500余戶“美麗庭院”。三是扎實開展“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出臺了《靖安縣促進休閑鄉村民宿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靖府辦字[2021]60號),全縣有注冊經營休閑鄉村民宿632家,其中中高端31家,今年擬申報參評星級休閑鄉村民宿7家。
2.健全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一是緊扣“五定包干”完善“山水林田湖”生態管護制度,圍繞“六化”嚴格落實《關于做好全面推行“山水林田湖”生態長效管護機制當前幾個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統籌資金保、專門隊伍抓、專項制度管”等治理手段,通過示范帶動、通報推動、獎懲促動,壓緊壓實鄉村管護責任,全面落實“10+N”項目管護,提升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水平。二是投資242.238萬元建設“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中國電信公司宜春分公司中標建設,年底前可全面投入運行,平臺包括村容村貌、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公廁管理、管護調度、物聯云判等6個模塊,可實現投訴、整改、反饋、監督、便捷等五大功能,充分發揮管護平臺信息化、便捷化高效優勢。
3.全力攻堅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全省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啟動以來,我縣迅速召開全縣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動員部署培訓會,及時開展全縣農村戶廁大摸排,全面摸清農村戶廁現狀。截至目前,全縣共排查農村戶廁34496戶,錄入戶廁信息34496戶,錄入比率達100%,問題戶廁23096戶,復核23096戶,復核率100%,位居全市前列,需立行立改616戶,也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農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1.培植了一批重點龍頭企業。2021年全縣新增1家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新增1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6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目前,全縣農業龍頭企業省級6家,市級12家,縣級11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國家級4家,省級8家,市級18家,縣級6家;家庭農場省級9家,市級9家,縣級4家。新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家。并為1家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市農民合作社、1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分別爭取20萬元、5萬元、10萬元中央財政資金。
2.扶持了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圍繞一產做二產,著力扶持發展食品加工業,現全縣有大米、白茶、水果、中藥材、以及香茹、木耳、竹筍等山珍精深加工企業1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有機食品加工原木香菇、原木黑木耳、大小竹筍干、靖安白茶、大米,綠色食品加工大米、米粉、椪柑等農產品。近兩年來,我局又先后為江西省友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爭取全省農產品加工項目,幫助其申報了江西省企業技術中心項目;有4家農業企業獲得市級農業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認定, 6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獲農產品加工項目貸款貼息,并組織6家企業申報進入全省綠色項目庫。
3.引進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是靖安金大鱸苗種繁育項目,項目擬分三期建設,總投資2億元,目標是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鱸魚苗種生產基地。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600萬元,建成2個養魚棚,并著手開始養魚。二是江西綠能靖安稻米孵化中心建設項目,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700萬元,在仁首鎮、高湖鎮兩地共流轉土地5000余畝,并完成水稻種植生產。
二、特色亮點工作
(一)成功被評定為江西省首批“美麗宜居與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4月份,經省綜合評審,我縣成功被評定為江西省首批“美麗宜居與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省農業農村廳劉偉副廳長在我縣主持召開了“美麗活動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調研座談會。目前爭取省獎補資金258萬元,縣財政安排獎補資金100萬元,設立靖安縣休閑鄉村民宿產業發展基金,重點圍繞規范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的租賃期限、配套建設用地、大加金融扶持、加快特種行業許可證辦理、提升服務人員職業技能、民宿業主與鄉村關聯方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大營銷推廣“七個方面”,加大對休閑鄉村民宿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休閑鄉村民宿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二)成功爭取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獲得省級財政獎補資金460萬元,項目涉及香田、仁首、水口、高湖、羅灣等鄉鎮,以靖安白茶、綠色有機水稻、靖安椪柑為主導產業,依托江西綠色家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西靖安白云深處白茶發展有限公司、江西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西象湖灣農業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實施綠色有機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品質提升工程、加工倉儲能力提升工程、科技研發及產品質檢能力提升工程、品牌建設工程、經營主體培育及農技推廣與應用工程,加快補齊我縣農業現代化短板,優化產業園發展的動力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爭將其打造成為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的全省示范樣板園。
(三)成功舉辦了“2021第二屆靖安白茶文化旅游節”。 活動采用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現場設茶企直播帶貨和產銷對接會兩大分會場。期間共有16家茶企現場展示產品,與網紅主播一同走進直播間體驗直播帶貨,將最優質的白茶帶出靖安,賣向全國。當天,直播間觀看總人數達13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活動還邀請到省內外10家實力茶商來到現場,賞風景、觀茶山、品新茶、洽合作,與本地茶企面對面溝通洽談。靖安白茶文旅節的成功舉辦,有力提升了靖安白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靖安縣探索白茶品牌培育和茶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理想的平臺。
(四)全面開啟鄉村治理示范縣建設。今年,在全縣全面推廣全國首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高湖鎮高湖村、西頭村 “三治融合”建設經驗,圍繞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核心,探索完善我縣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出臺了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內容、工作目標、時間安排等。11月份,我縣仁首鎮大團村又成功獲批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五)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取得新成效。2021年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對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進行公示,全國共有254個鄉村入選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我縣中源鄉三坪村成功納入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穩定糧食生產有壓力。一是特殊山區氣候影響。我縣山區氣候,在早稻播種期較低的氣溫和水溫不利于早稻的萌發出苗;晚稻種植后期降溫過早灌漿速率不高,這使得雙季稻的產量較低,比較效益下降,因此農民種植雙季稻的積極性受到較大影響。二是野豬危害嚴重。近年來,我縣耕地野豬侵害嚴重,與民“搶糧"的現象越演越烈,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給山區農民增添煩惱,給農村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失,是造成山區耕地棄種拋荒的主要原因。經調查,2021年全縣野豬破壞農作物面積累計7948.9畝,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68.7萬元。
(二)農技推廣力量較弱。一是基層隊伍嚴重缺人。機關業務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多數業務站室只有一個人,工作難以開展。鄉鎮基層農技干部也普遍人員缺少,空編較多,全縣11個鄉鎮22個防檢員編制,目前只有12個人在編在崗,有 2個鄉鎮空編無人,其它崗位也多是如此。
(三)農村人居環境村莊建后管護薄弱。重點“門前三包”落實不到位,房前屋后雜物亂堆亂放、雞鴨放養、沙石等建材隨意亂堆等現象仍然不少,成為當前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的最大難點和弱點。綠化管護力量也不足,雜草割除作業周期較長,村道兩旁、公共場所、村莊邊緣、庭院外圍等地雜草叢生現象普遍存在。
四、2022年工作打算
(一)堅定扛穩“三大”安全責任。一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盡早籌劃來年糧食生產計劃,確保全年糧食播面在20.27萬畝以上、總產量8.6萬噸以上。二是扛穩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著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兩節市場農產品絕對安全。三是扛穩農業生產安全責任。節前至少全面開展農業1次以上各領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抓好隱患整改措施落實,確保了全縣農業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二)接續發展壯大“四大”產業。一是做強白茶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吸納民間內資引導大戶規模開發,鼓勵引導群眾、貧困戶開發閑置用地種植白茶種植;提升茶園標準,促進茶旅融合,高標準改造茶園2000畝。二是提振椪柑產業。落實好《關于推進靖安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椪柑技術改造工程,推進靖安椪柑繁育基地(母本園)建設和設施椪柑示范果園建設。三是壯大特色產業。重點扶持江西三爪侖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擴大基地規模,發展特色山珍,壯大以香菇、木耳為主打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江西老字號”產品。同時,積極推廣綠色養殖,加快推進稻漁工程,完成稻漁養殖基地5000畝建設任務;壯大棘胸蛙養殖規模,力爭年產成蛙20萬斤,孵化蝌蚪800萬只;全力推進3億尾淡水鱸魚苗種繁育項目。四是加快發展新興產業。著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完成黃精基地3000畝建設任務,扶持企業開展黃精精深加工,提升產品價值鏈;建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拓展富硒農產品。圍繞白茶、水稻、中藥材、水果等產業,積極植入大健康元素,開發一批富硒農產品,全縣新增功能富硒農產品基地5000畝。
(三)深入推進“三大”行動。一是繼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49個新村點村莊整治“七整一管護”項目提升,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深入開展村莊環境長效管護,開展“美麗宜居+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二是實施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農村醫療保障、產業化市場運作、鄉風文明、農村留守兒童、樂嶺中心”五項改革。深入挖掘靖安青天文化、“兩山”轉換內涵,在公路沿線、中心村、旅游村等區域,鞏固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使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達到22個。深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5年過渡期和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保持政策總體穩定,著力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實施鄉村治理推進行動。發揮示范引領,充分發揮好高湖鎮高湖村和西頭村,仁首鎮大團村3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示范作用,摸索建立鄉村治理行為規范,形成鄉村治理“靖安模式”。
(四)唱響靖安農業品牌。持續唱響“靖品·靖安生活館”品牌,壯大本地“名特優新”農產品。提升“靖安白茶”品牌影響力,擦亮“靖安椪柑”品牌,推進綠色有機富硒農產品認證,確保新增認證農產品5個以上。組織企業參與2021年江西農業品牌價值評價,力爭1家以上企業進入全省農產品企業產品百強榜,力爭1個企業產品入選“贛鄱正品”。
(五)著力抓好“四項”民生實事。一是著力抓好農業基礎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做好“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回頭看”工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開展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復,穩步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全面完成好2021年度1.07萬畝建設任務,并持續加強建后管護。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確保全面完成新建設施蔬菜基地面積1100畝的任務。加快推進現代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前部分投入運營。二是著力抓好生豬復產增養。持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落實好非洲豬瘟防控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三是著力推進“三產”融合。實施好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帶動“三產”融合發展;加強新型主體培育,大力培育新型農民,精準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加快休閑農業發展,開展休閑農業企業(園區)創評活動,力爭獲國家級或省級休閑農業品牌1個。四是著力抓好農業農村改革。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一批經濟強村。深化農村承包地改革,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探索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地押云貸”試點。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縱深推進“三拆一改”,提高“三房”整改率。
五、對縣政府工作建議
(一)希望解決農業農村業務干部短缺問題。目前,我局干部老齡化嚴重,全局50歲以上干部達41人,占一半以上。機構改革后,農業農村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而局機關多數業務站室只有一名干部,為解決農業技術人員緊缺現狀,我們通過招聘、人才引進等3年進了7名,但仍然有空編10人,同時,我局還從鄉鎮借調了7名年輕事業編干部在局機關工作,但一直無法解決調入的問題,嚴重影響借調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這些干部在農業農村工作崗位已有多年,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技術,能夠較快地適應工作,因此希望縣委、縣政府將7名借用人員調入我局工作,以解業務干部緊缺現狀。
(二)希望解決農業企業建設用地問題。目前各農業企業招商過程中對企業用地有一定的需求,主要用于園區平臺建設,很多企業由于用地太少而對投資積極性不大,這影響我們招商的成效,建議在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適度放寬政策,對重大農業產業項目用地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引進更多投資,加快我縣的經濟建設。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