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2025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分析
今年以來,全縣各級財稅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嚴格預算執行管理,優化預算支出結構,上半年全縣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5059萬元,同比增收266萬元,增長0.4%。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1348萬元,同比減收3374萬元,下降13.6%,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32.8%,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完成43711萬元,同比增收3641萬元,增長9.1%。
(二)財政總收入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93192萬元,同比增收1348萬元,增長1.5%。其中:上劃中央收入22123萬元,同比增長4.2%;上劃省級收入6011萬元,同比增長3.1%。
分部門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49481萬元,同比減收2293萬元,下降4.4%;財政部門組織非稅收入43711萬元,同比增收3641萬元,增長9.1%。
(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13212萬元,同比減支8697萬元,下降7.1%。其中:教育支出17133萬元,增支1794萬元,增長11.7%;科學技術支出9377萬元,增支1215萬元,增長14.9%;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928萬元,減支912萬元,下降3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161萬元,增支127萬元,增長0.8%;衛生健康支出7477萬元,增支763萬元,增長11.4%;節能環保支出5038萬元,增支677萬元,增長15.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957萬元,減支11303萬元,下降58.7%;農林水事務支出16450萬元,增支484萬元,增長3%;交通運輸支出1207萬元,減支1746萬元,下降59.1%;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437萬元,增支224萬元,增長105.2%;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事務支出906萬元,減支81萬元,下降8.2%;住房保障支出3959萬元,減支2983萬元,下降43%;糧油物資儲備事務支出84萬元,減支605萬元,下降87.8%。
(四)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099萬元,同比增收877萬元,增長4.6%,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完成3363萬元,同比下降82.3%。全縣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8464萬元,同比增支8178萬元,增長2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完成19281萬元,同比減支3341萬元,下降14.8%;其他地方自行示范項目收益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16387萬元,同比增支10918萬元,增長199.6%。
二、上半年財政收支運行主要特點
(一)財政收入承壓運行,非稅支撐作用明顯。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5059萬元,占年初預算目標(89200萬元)的72.9%,超序時進度22.9個百分點,順利實現了收入“過半”。從收入增幅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呈現先降后增的態勢。今年以來財政運行雖持續承壓,但自3月份始收入降幅逐月收窄,至6月份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止跌回升。1-6月份,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0.4%,位列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平均5.7個百分點。從收入結構看,非稅收入成為重要支撐。稅收收入受當前經濟環境影響呈現減收,同比下降13.6%,位于全市第六,高于全市平均0.2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同比增收較大,同比增長9.1%,位列全市第三,高于全市平均3.5個百分點。從收入質量來看,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的比重為32.8%,較上年同期下降5.4個百分點,位列全市末位。
(二)主體稅種緩速上行,地方稅種普遍回落。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21348萬元,同比下降13.6%。分稅種看,一是增值稅收入企穩回升。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值稅完成11375萬元,同比增長2.7%,主要是《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影響逐步減弱,縣重點產業運行逐步恢復。二是所得稅觸底反彈。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企業所得稅完成2170萬元,同比增收2.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個人所得稅完成419萬元,同比增長9.2%。三是地方稅種分化明顯,地方“六稅”集體走弱。除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受土地市場結構性調整影響下增長外,地方稅種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1100萬元,同比下降10.2%;房產稅完成561萬元,同比下降12%;城鎮土地使用稅完成1031萬元,同比下降39.8%;耕地占用稅完成103萬元,同比下降94.6%;契稅完成916萬元,同比下降61.3%。
(三)產業稅收分化明顯,工業稅收穩步向好。上半年,全縣三產稅收(全口徑,下同)完成49481萬元,同比下降4.4%。分產業看,上半年度我縣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二產業占比穩步提升,支柱作用日益凸顯;第三產業穩步發展,轉型升級步伐扎實推進。1-6月份,全縣第二產業累計完成稅收33953萬元,同比增長13.8%;第三產業完成稅收15256萬元,同比下降29.8%。分行業看,一是工業稅收持續恢復向好。上半年,全縣工業完成稅收17600萬元,同比增收2463萬元,增長16.3%。其中制造業完成11697萬元,增長1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稅收5173萬元,同比增長10.9%。二是建筑業稅收支柱功能持續強化。上半年,全縣建筑業完成稅收16353萬元,增長11.2%。其中,縣重點企業江西太平洋宇洪建設有限公司完成(不含分公司)稅收7535萬元,同比下降12.1%。三是第三產業重點行業普遍承壓。受復雜經濟形勢影響,全縣第三產業中重點產業稅收階段性承壓,批發零售行業、房地產業等稅收普遍下行。上半年,全縣批發和零售業累計完成3911萬元,同比減收2532萬元,下降39.3%,主要是受《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影響,其中再生物資回收與批發減收1340萬元;房地產業完成4431萬元,同比減收963萬元,下降17.9%,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累計完成稅收1176萬元,同比減收2627萬元,下降69.1%,主要是受經濟下行等復雜因素影響,實體服務行業普遍下行,其中商業服務業稅收同比減收2512萬元。
(四)縣鄉收入結構失衡,鄉鎮園區未達預期。分級次看,上半年,鄉鎮及入園企業財政總收入完成16418萬元,同比減收1611萬元,下降8.9%。主要減收部分集中在鄉鎮本級稅收收入,鄉鎮本級稅收收入完成9810萬元,同比減收383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7.2%。鄉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980萬元,同比減收1063萬元,下降21.1%;鄉鎮入園企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60萬元,同比增長38.1%。從鄉鎮總收入增幅來看,全縣11個鄉鎮僅有2個鄉鎮實現正增長,其余均為負增長。縣本級財政總收入完成83259萬元,同比增收5059萬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1079萬元,同比增收1329萬元,增長2.2%。工業園區累計完成稅收11297萬元,同比下降1.1%;工業園區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35萬元,同比下降4.2%。其中,江西省金暢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稅收2057萬元,同比減收1989元,下降49.2%。
(五)民生保障持續強化,資金效能持續提升。全縣各級財政部門統籌資金優先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等“三保”重點領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13212萬元,同比減支8697萬元,下降7.1%。其中,全縣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類的支出達88114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8%,支持辦好民生實事,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分支出科目看,節能環保、科學技術、教育、衛生健康分別增長15.5%、14.9%、11.7%、11.4%。常態化鞏固庫款管理,每日監測庫款余額變動情況,全縣庫款和“三保”專戶月末保障水平均高于0.3警戒線。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收入方面,財政運行壓力加大。一是財政稅源支撐能力有待加強。受經濟下行影響,上半年度全縣稅收收入下降13.6%,全縣13戶重點企業合計完成稅收21482元,同比下降8.8%。縣域內稅收以存量稅源為主,新增長點培育成效還未顯現,資源類、房地產等相關行業稅收仍面臨下行壓力,全縣可用稅源難以支撐后期增收目標。二是收入質量持續下滑。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為32.8%,較上年末下降5.4個百分點,位列全市末位,低于全市平均18.2個百分點。主要是為保障庫款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全縣二季度累計入庫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16535萬元,造成非稅收入上繳國庫不均衡,致使上半年財政收入質量較差。三是鄉鎮及入園企業收入不理想。從上半年鄉鎮及入園企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來看,全縣鄉鎮及入園企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41萬元,僅完成年初預期數17730萬元的36.9%,低于序時進度13.1個百分點。
支出方面,財政庫款運行壓力加大。一是可統籌財力趨于緊張。全縣稅收收入持續走低,可盤活資產逐年減少,全縣統籌可用財力更趨緊張。二是支出需求不斷提升。“三保”支出連年剛性增長,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支出保障需求增大,財政保障壓力劇增。三是風險防控壓力加大。地方政府債券進入還本付息高峰期,加上省對縣民生類轉移支付資金全部到縣級“三保”專戶,庫款壓力持續增加,財政運行持續維持緊平衡狀態。
四、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一)全力推進財源質量攻堅。持續加強與稅務、非稅收執等部門溝通對接和工作聯動,跟蹤分析經濟形勢及重點行業運行情況,緊盯目標組織財政收入。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加強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監控和服務,確保稅收及時、均衡入庫。加強水權、林權等資源性非稅收入征管,堅決杜絕資源資產處置過程中的虛收空轉等違規行文,嚴格控制非稅收入占比,推動財政收入質量持續優化。
(二)優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民生支出保障,實施民生支出清單化管理,確保教育、社保等重要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以上。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和行政運行成本,加大存量資金清理盤活力度,聚焦重點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制定精準高效的民生資金投入方案,切實保障下半年度“三保”和全縣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支出。對全縣專項債券項目建立調度機制,重點監測滯后項目整改。充分發揮專項債券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作用,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全力鞏固和增強全縣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效能。全面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優化直達資金“三關管理”,加強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全流程監控。重點保障基層“三保”、鄉村振興、企業紓困等領域,確保資金高效落地。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預算績效目標設點、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推動績效管理從項目支出向政策、部門整體拓展,強化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剛性。健全理順國資監管體系,加快國有企業轉型發展,推動融資平臺優化升級,充分盤活閑置資產,拓寬國資保值增值渠道。
(四)強化動態監控,筑牢安全底線。嚴控政府債務管理,加強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建立健全債務監測預警機制,確保政府債務控制在合理區間內,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切實防范債務風險。持續做好財政基礎管理工作專項整治、基層財政資金違規向個人轉賬專項整治、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等專項治理工作,定期排查問題整改情況,確保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堅決堵塞監管漏洞。做好財政“三保”資金專戶管理,強化專戶支出監控預警,加大庫款調度保障力度,保持全縣合理庫款規模。加強財政檢查與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對基本民生、鄉村振興、涉企等重點領域資金和風險點進行常態化監管,嚴肅查處財經紀律違規行為,不斷提升監督效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 般 公 共 預 算 收 入 變 化 圖 表
![]() |
![]() |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