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以來,局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自然資源局的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縣委“1353”工作思路,以“文旅美縣、生態名縣”為目標,全力以赴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現將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暨2025年下半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堅持黨建統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1.強化黨風廉政教育。局黨組堅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視察江西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黨紀條規、紀委監委典型案例通報等,積極參與“學習強國”和江西干部網絡學院平臺學習,利用支部主題黨日、“每日一學”等活動推動政治理論學習全覆蓋。
2.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局黨組制定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安排,在機關有力營造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宣傳氛圍,認真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三個支部58名黨員做到了學習教育全覆蓋,發放《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手冊58份。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了一次集中學習和研討,三個支部各開展了集中學習教育3次,并開展了學習研討和交流發言,開展了一次支部書記上專題黨課活動,局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領導干部對照兩個問題清單以及反對浪費厲行節約、整治違規吃喝、典型案例等認真查擺并形成上報問題清單和集中整治臺賬。領導班子查擺問題6個,班子成員人均查擺問題5個共35個。黨員也對照清單實事求是、主動查擺問題。通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員領導和干部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入腦入心,遵規守紀意識進一步加強,干事創業精神進一步提升。
3.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全局上下把專項整治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迅速貫徹落實上級會議精神,對持續深化集中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重點聚焦土地開發補充耕地項目專項整治、土地征收、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不動產“登記難”等領域,明確責任領導和部門,深入研判、精準施治,對涉及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梳理、摸清底數、規范處理。截至2025年6月11日,全縣自然資源系統共排查起底問題70條,經研判,移交縣紀委監委線索6條。經進一步核實,正在核查的線索2條,其中4條已立案。
(二)強化保障,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1.保障重大項目用地。一是報批土地面積840.3633畝(含正在報批811.2168畝)。已取得批復29.1465畝:靖安縣國道G353橋隧管理所4.956畝;靖安縣2025年度一批、二批農民建房總面積24.1905畝(含耕地13.8435畝);正在報批811.2168畝:靖安縣仁首鎮遼源建筑用石料采礦工程建設項目151.3845畝、靖安縣鄉鎮供水一體化項目17.5995畝、靖安縣高湖鎮下觀大橋及引道工程項目5.0085畝、靖安縣2025年度第一批村莊面積31.6833畝(不含耕地)、靖安縣2025年度第一批次集鎮建設用地面積605.541畝(含耕地132.9045畝)。二是完成了2宗設施農業用地的上圖入庫工作,面積1.1715畝。正在辦理3宗設施農業用地,面積23.7531畝。
2.堅持土地出讓“陽光操作”。一是編制了《2025年靖安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二是嚴格按照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招拍掛的相關規定進行土地出讓的“陽光操作”,公開辦事程序,依法依規供地,接受社會的監督。截至2025年6月13日,全縣出讓4宗國有建設用地,面積共63619.53平方米(合95.43畝),出讓金共806萬元。其中旅館用地1宗,土地面積5332.53平方米(合8畝),土地出讓金276萬元;工業用地3宗,土地面積58287平方米(合87.43畝),土地出讓金530萬元。
3.節約集約用地。根據《宜春市統計局關于征求2025年度縣市區綜合考核高質量發展成效考卷實施說明意見建議的函》(宜統函〔2025〕11號),節約集約用地指標考核涉及的二級指標有3個,即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務完成率0.3分、閑置土地年度凈減少率0.3分、批而未用土地消化任務完成率0.2分。雖然目前上級還未下達2025年度處置任務,但我局提前謀劃,積極有序推進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和批而未用土地消化,截至6月13日已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0.23畝,消化批而未用土地71.79畝。另申請運用土儲專債收購閑置土地156.99畝,材料經市審查后已上報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
4.土地收儲工作。一是編制《2025年度土地收儲計劃》并報省廳批準,涉及項目13個,土地面積711.69畝。6月份報省廳批準調整土地收儲計劃一次,涉及項目8個,土地面積570.62畝。二是收回國有建設用地2宗,面積34.21畝。
(三)嚴格資源保護,堅守耕地紅線
1.補齊耕地缺口工作。我縣2025年度分解至各鄉鎮補齊耕地缺口任務6922畝,截至2025年6月10日,已復耕226.5畝,準備恢復345.4畝,正在進一步推進。2024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耕地流入圖斑面積1512.47畝,目前已種植面積1087.8459畝,存在未種植狀態424.6241畝(其中標注“2024未種植”面積132.2841畝),正在督促各鄉鎮抓好當前時節盡快種植。
2.耕地儲備區劃定。我縣第二輪初步劃定補充耕地儲備區面積0.8438萬畝,其中:園地0.2148萬畝、林地0.4376萬畝、其他草地0.0021萬畝、坑塘水面0.1892萬畝。按坡度級別劃分0°-15°的有0.7895萬畝,15°-25°的有0.0543萬畝。與林業部門進行1:1(園地:林地)置換的有0.4376萬畝。
3.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截至目前,我縣在全國耕地占補平衡系統指標為:耕地7.995畝、水田7.239畝,我縣暫存市自然資源局指標:耕地0.435畝、水田指標540.33畝,我縣歷年報批借用市局耕地指標:1046.8385畝,因自然資源部反饋“耕地造耕地”問題,近期需核減耕地指標約220畝,我縣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缺口共計約1258畝。目前,全國耕地占補平衡系統內我縣立項的補充耕地項目已完成全部項目指標入庫。
4.增減掛鉤工作。一是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等3個鄉(鎮)4個村生態修復(增減掛鉤)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基礎建設工作,近期會逐個踏勘復耕地塊農作物生長情況,預計8月前完成項目驗收工作。二是靖安縣2025年香田鄉等兩個鄉(鎮)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市級專家意見的修改,市局于5月23日批復項目立項。
5.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通過前期的地塊踏勘及相關產業摸底調查,我縣第一批以兩個鄉鎮(香田鄉和水口鄉)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經過和農發行靖安縣支行對接溝通,兩個項目總投資8.9億元,預計融資金額約6億元,此兩個項目投資主體為靖安縣靖旅投資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兩個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已通過了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的專家評審,《水口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已申報省自然資源廳審核,目前生態修復處已接收,正在排隊審核中。《香田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已申報省自然資源廳審核,省廳生態修復處暫未接收并建議我縣先報一個鄉鎮(項目)全域土地實施方案進行審核。
(四)規劃引領,高效益促進資源有序綜合利用
1.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指導九個鄉鎮加快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目前均已完成初稿編制,均已完成專家評審,大部分鄉鎮已完成同級人大審議。
2.單元詳細規劃。一是城北片區及城東南片區兩個控制性詳細規劃已于4月份完成了政府批復,目前項目數據庫正在完善。二是深入開展中心城區詳細規劃和項目單元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梳理各類基礎資料形成工作底圖,與多部門對接明確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配置標準。已完成中源特色小鎮、三爪侖旅游、云水自然界、中源集鎮單元初步方案編制,對路網、水系等基礎要素進行了梳理,為后續城區和項目建設提供了詳細的規劃指引。
3.村莊規劃。今年上半年共完成7個行政村的“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和22個行政村“通則式”村莊規劃的批復工作,到目前為止,我縣已完成36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及22個行政村“通則式”村莊規劃的批復,剩余村莊規劃也已基本完成規劃成果。
4.城鎮開發邊界局部優化。為推進產業發展,促進產教融合項目落地實施,已請示縣政府,開展2025年度城鎮開發邊界局部優化工作,預計調整面積約380畝,目前已完成前期調研工作。
5.其他專項規劃。配合交通、水利等部門開展相關專項規劃編制,提供國土空間規劃方面的技術支持和數據保障,確保各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銜接。
6.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按照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貫徹建設用地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實施意見》(贛自然資規〔2019〕1號)文件要求,今年上半年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共計5宗。
(五)夯實基礎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1.高質量推進2024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及2025年度日常變更調查。一是嚴格按照省廳規定的截止時間點完成2024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工作,確保我縣耕地數量及質量。根據省廳核檢后的成果顯示,我縣耕地凈增加約908畝,違法占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0畝以內。二是自3月自然資源部開通日常變更系統以來,及時組織技術單位對轄區內發生變化的地塊開展外業舉證,截至目前,已對2024年度未種植耕地完成約70.67畝舉證,同時完成約24.55畝新增耕地舉證。
2.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今年5月26日完成招投標工作,選定技術服務單位,組織技術單位完成第一階段的土地、森林、礦產、水等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清查及價格體系完善。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清查成果,并匯交至省廳。
3.權籍調查工作。一是協調仁首鎮與奉新縣干洲鎮林權糾紛案件,已組織縣林業部門、仁首鎮政府在干洲鎮開展會商,通過雙方協商及實地踏勘,詳細了解事情基本情況,并由奉新縣將情況整理后上報至市級有關單位;二是完成河北梨樹園棚改拆遷全部31戶的土地確權工作。
(六)規范管理,高規格推動礦產資源長效發展。
1.礦政管理。一是全力以赴做好資源保障。編制完成了《靖安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勘查規劃區塊調整方案》并提交至省自然資源廳獲批通過,將我縣高湖西頭、香田黃龍兩個礦泉水勘查區塊納入省級礦產資源規劃,省廳正在組織公開出讓,為下一步礦泉水招商引資工作提供扎實的要素保障。二是開展礦山企業安全隱患排查及專項整改。對礦山企業、測繪單位等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礦山企業9家,測繪單位1家。發現隱患問題3個,已整改完成2個。制定《江西新余佳樂苑臨街店鋪“1.24”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全縣自然資源部門整改工作方案》,建立整改清單,并逐一銷號整改,已完成34項整改。在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冬春整治專項行動中,累計派出檢查組31個,抽查場所72家,發現隱患3條,現場整改1條,責令限期整改2條。三是按時完成了2024年度礦業權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工作。全縣2023年度應公示的礦業權14個,已公示14個,公示率達100%,并在省廳與市局隨機抽查核驗中通過了礦業權實地核查驗收。四是成立了靖安縣礦產資源開發保護縣級聯合專班,定期對全縣礦山企業開展現場檢查,上半年共檢查礦山企業9家,已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9份,要求礦山企業限期整改。
2.加快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進度。一是聯合靖旅投資有限公司督促礦山整治生態修復項目施工方,已對全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地塊進行補栽工作,目前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正在將廢棄礦山地塊上傳至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系統銷號。二是加強持證礦山生態修復日常監管。督促全縣持證礦山每年年初按要求編制年度生態修復計劃,并按生態修復計劃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3.地質災害防治。一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自汛期以來我局已組織技術單位對全縣231點地災隱患點開展了2輪專業排查,日常巡查共計32批次87人289點次,對重大災害隱患點設立了警示標志,并落實了監測責任人和預警預報制度以及應急管理措施。二是持續推進地質災害項目建設。中源鄉港口村泥石流避險移民搬遷項目我局已委托中源鄉人民政府進行施工,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正在組織受威脅群眾進行搬遷。
4.礦產資源和生態修復領域專項巡察整改情況。為進一步推進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共配合開展現場督導8?次?,在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壓茬推進的同時,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在整改成果和整改數據上見真章,以整改實效倒逼責任落實,確保整改工作有的放矢、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市委專項巡察反饋的3個方面7個具體問題27條整改措施,已完成整改3個具體問題17條整改措施。
(七)嚴格執法,高手腕推動綜合執法走深走實。
1.開展衛片圖斑舉證。2025年上級下發疑似違法圖斑258個,總面積993.33畝,其中耕地面積229.65畝,含永農面積31.36畝。下發核查任務圖斑中面積大于5畝或耕地面積大于1畝的共51個,總面積372.13畝,其中耕地面積108.97畝,含永農22.14畝。經拆分后共63個,目前已有59個通過了省級審核,剩余2個非農違法,面積12.76畝(不含耕地);1個非糧違法,面積0.1畝;1個整改中。
2.存量違法整改情況。2024年及以前年度衛片圖斑102個,總面積251.67畝,其中耕地面積4.85畝,已整改銷號6個,面積26.18畝,耕地面積0.05畝。另有鄉鎮供水一體化項目等13個圖斑正在通過報批或復墾進行整改,面積14.77畝,均不含耕地,其余的也已制定好整改措施,正在有序推進。
3.加大違法打擊力度。2025年以來查處各類自然資源違法行為9起。積極推動常態化掃黑除惡線索排查工作,報送自然資源領域(含林業部門)問題線索13起。
4.化解信訪矛盾糾紛。一是共接到來信來訪件11件(國家信訪局交辦1件,江西省委信訪局交辦1件,縣信訪部門交辦7件,縣紀委交辦2件),主要涉及不動產登記發證、商品房裝修等內容,目前按照《信訪工作條例》相關程序依法依規辦結10件,正在處理信訪事項1件。二是上半年辦理12345工單17件。其中綠地辦不動證3件,林權糾紛6件,基本農田2件、其他6件。
(八)探索創新,高水準打造一站式不動產服務。
1.穩步推進登記工作。截至2025年6月13日,共受理不動產登記業務3861件,累計發放不動產登記證明1293份,不動產登記證書1760本,辦理注銷登記618宗、查解封登記190宗。上半年線上辦理登記業務2602件,網辦率達74%。其中延伸鄉鎮辦理農房登記253件,延伸法院辦理查解封190件,延伸金融機構辦理抵押登記1106件,延伸其他網點辦理1053件。上半年共提供上門服務5次,做到主動熱情、文明優質、高效便捷。
2.土地承包經營權整合建庫工作。為加快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成果清理規范和整合建庫,夯實延包與登記銜接基礎,我局和農業農村局聯合制定《關于協同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銜接工作的通知》,并成立由縣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目前已完成了5個鄉鎮的檔案掃描工作,建立電子檔案3000余份,工作進度完成50%,預計8月底組織驗收。
3.集中整治“登記難”問題。全縣共有“登記難”項目3個,分別是東白源歸園田居樓盤(141戶)、綠地明鏡灣小區(86戶)、金碧園住宅小區(88戶),3個樓盤問題已全部化解,暢通辦證渠道,已為104位業主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4.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縣共辦理林權登記業務288件,涉及面積36075.68畝,涉及金額1.25億元。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我局于今年實行林權業務“一窗受理”,截至目前,已通過“一窗綜合受理”辦理55件林權登記業務,減少群眾跑動次數。試點鄉鎮官莊鎮的林權登記成果清理規范和整合建庫已完成30%,妥善解決林權歷史遺留問題。
5.升級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運用不動產登記+“贛通碼”模式、落實新建商品房“網簽備案與預告登記一次辦”,幫助辦事群眾免提交材料上百份,合并辦理262筆新建商品房網簽備案和預告登記業務。今年我縣竣工備案的4個樓盤均實現“交房即交證”,共開展17筆“帶押過戶”業務,其中包括4筆跨行“帶押過戶”,交易金額達到889萬,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辦理14件,不動產登記便利度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推動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用地要素保障不足。一是規劃支撐不足。由于大部分鄉鎮及部分縣城控規還未編制完成,村莊規劃還需開展上圖入庫工作,而土地報批單獨選址需要專項規劃,國有批次需要控制性詳細規劃,集體占用項目需村莊規劃。因項目缺少規劃支撐,導致無法報批。二是耕地占補平衡指標不足。我縣在全國耕地占補平衡系統指標為:耕地指標8.43畝,水田指標547.569畝(含暫存市局耕地指標0.435畝、水田540.33畝),雖然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有余量,但還借用市局耕地占補平衡指標1046.8385畝。
2.耕地保護形勢嚴峻。一是補充耕地缺口任務重且恢復進度緩慢,我縣2025年度補齊耕地缺口任務6922畝,已復耕226.5畝,僅完成總任務的3.27%。二是鄉鎮難以落實耕作主體。耕地恢復成本高、種植收益低,因農村勞動力不足、野生動物破壞等因素導致已恢復地塊無人耕種,且恢復的耕地地塊每年都要種植,難以落實耕作主體,后期管護壓力大,導致鄉鎮對補齊耕地缺口工作存在畏難情緒。三是經林業部門篩查可劃入耕地儲備區的面積僅8438畝,已第二輪提交耕地儲備區劃定成果,需逐步推進耕地儲備機制,耕地后備資源匱乏。
3.新增違法仍有發生。部分項目邊報邊用的情況仍比較突出,甚至部分項目建成后不及時主動對接查處、補辦用地手續等程序,導致違法用地銷號整改比較被動。
4.存量土地三項處置難度大。一是轄區批而未用土地面積較大,截至2024年年末我縣有批而未用土地3954.27畝,按往年政策推算,預計今年消化任務1358.57畝,經梳理目前在建的只有367畝,原因是市場行情不景氣,部分已報批土地的項目用地單位出現資金緊張、無力完成后續建設,甚至出現項目流失等,部分未開工項目近年都不會開工,今年完成批而未用土地消化任務難度非常大。二是閑置土地處置難度進一步加大。雖然2024以前我縣經部下發的閑置土地處置已清零,但近年來隨著未開工項目的逐年增加,今年我縣納入部閑置土地清單的閑置地塊也因此而產生,目前已新增閑置土地4宗,面積225.07畝。另2023年東百源8宗納入部閑置清單的土地因未進行實質性建設至今未銷號,隨時有可能計算到今年的閑置土地清單中。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深化作風建設走深走實。一是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契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重要論述及中央八項規定內容。通過專題講座、知識競賽、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強化廉政意識。借助典型案例開展“以案釋紀、以案釋法”,讓紀律規矩入腦入心,提升拒腐防變能力。二是加強作風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結合“自然資源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推動自然資源領域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全力保障發展用地。落實“增存掛鉤”機制,通過做一批“增存掛鉤”批次用地方式,產生更多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同時積極配合發改部門爭取將我縣項目納入省級重大項目清單,力爭使用省級指標,在符合用地報批要素情況下,對重大項目清單內項目用地應保盡保。
(三)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嚴厲打擊違法用地行為。積極借助智能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制止違法占用耕地、違法開采等行為,嚴厲打擊自然資源領域違法行為,主動對接日常變更、年度變更工作開展情況,提前介入問題線索圖斑整改,避免耕地不合理流向建設用地導致新增耕地“非農化”問題發生。
(四)全力推進土地消化。全力高位推進土地消化,提前謀劃,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項目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加強督辦、調度。對于已供地尚未開工的要督促盡快開工建設;對于已報批尚未供地的,要盡快招商落實供地;平臺機構要借助土儲專項債申報適度釋放一批地理位置較好的融資抵押地塊推出供應;對于當前暫不開發地塊,要通過無效用地批文調整進行盤活。
(五)創新土地供應管理。一是針對房地產市場疲軟不振的現狀,積極推出低密度、低容積率、高品質的住宅小區用地出讓。二是加強土地出讓前進行市場調研,實時了解市場行情,積極對接各房地產開發企業,摸清企業和市場需求,同時結合縣政府出臺的幫扶政策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推出地塊。
附件:

贛公網安備36092502000005號